作者:袁兴军,2020年1月19日写于合肥,微信号18055069229
而立书墨香,不惑法考榜。半旬青丝亮,六年泪双行。这就是我的法考心路。三十七岁入坑,四十二岁通过,一行苦涩泪,还有一行开心泪。
学法网经常刊登通过法考同仁的隽永美文,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记录了形形色色的法考历程。自觉文笔欠佳,一直不敢斗胆写自己的法考经历,直到好友反复催促。有人说法考很容易,有的人三五个月通过,有的人一年内法考注会一次性通过,还有的在职带着幼儿的单亲妈妈一蹴而就,不一而足。但是仔细一想,又有几个没有通过法考的人会写失利的文章呢?
我觉得法考很难,工作学习两不误难上加难。高学历与自己无关,天资聪颖与自己无缘,时时还要忍受身体疼痛的折磨。想通过法考,一要克服作为哺乳动物与生俱来的惰性,二要有持之以恒的钉子精神,三要有健康的体魄。众生皆草芥,无法改变世界,那就改变自己吧。笨鸟迟飞后入林,有范进中举的恒心和努力,一定会成功。
误入“歧途”篇
那时我在江淮地区一个小县城的交警大队工作。2013年底,忽然听说同事小张通过了司考。小张来自河北农村,不远千里来安徽参加公务员考试,后来成为事故处理民警。哎呀,处理事故的民警整天工作忙的天昏地暗,居然能通过司考!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骤然伟岸起来。我是中专毕业,自学考试从大专考到本科,拿到了学位证书。虽然远非考试达人,自考的经历不免让人膨胀,对司考充满信心。平时主要是案头的工作,还是能挤出来一点时间来学习,所以就制定了两年过司考的目标。借了小张的司考书和视频,我就成了紧雪急风里奔向山神庙的林冲。
前行篇
小张真是个“人才”,他从司考QQ群里下载了“万国牌”(不是万国司考)电子书,用A4纸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奇葩的是他用的居然是废纸。2014年春节后,我也照葫芦画瓢打印了厚大的电子书。不过我比较大方,用的是新纸。这一年女儿正好上四年级,我和女儿约定比比谁的成绩好,我的目标是过了司考去将来做律师,她的目标是上一所好初中,爷俩还拉勾摁印。
刚开始那会儿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学习方法。对照着书看厚大免费视频,然后做真题。学习计划倒是很周全:早晨一个小时,上午一个小时,下午一个小时,晚上两个小时,这么一天下来就是五个小时,还列明了休息时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时候出差,有时候工作忙,有时候参加应酬,有时候家里有事,反正林林总总的借口总会盘剥学习时间。年终盘点,每天也仅投入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一个人如果能战胜惰性,也就战胜了自我,必将有所作为。江淮之间,冬天的早晨冷的可怕,为了驱赶早晨的瞌睡虫,我用了打鸡血疗法。在被窝里默默地念叨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咬牙一蹬腿便坐起来,坐在床头打开视频翻开书,不知不觉又缩到被窝里睡着了。这样根本无法保证有效的学习时间。
有人说年龄不是问题,关键是年龄大了严重阻碍学习。年轻人还要珍惜韶华,趁早学习。以三十七岁的高龄开始学法,强制记忆力与青年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就因陋就简以理解记忆为主吧。虽然本职工作与法律联系紧密,但是开始司考之后突然怀疑自己以前学的是不是法律。以前办理刑事案件接触一些刑诉的内容,但是认真学习后才发现公安机关办案用到的只是刑诉一小部分,对司考而言形同鸡肋。
磕磕绊绊之后,总算把课程过了三遍。考试时间一到,该上战场了。我选择的是蚌埠考点。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我的司考感受只有一个字——累。蚌埠的九月异常炎热。民法民诉的题目文字都认识,但是不知道说的是啥意思。在酷热与抓耳挠腮的煎熬中,后背一会儿凉一会儿热。回到宾馆才发现,黑色的体恤衫结了一层厚厚的白盐霜。两天考试结束后感觉自己仿佛被扒皮抽筋,精疲力竭。精神上倍受出题人无情的蹂躏和调戏。此时才真正体会到法考的艰辛,摆在面前的似乎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栉风沐雨、屡败屡战篇
2014年,毫无悬念,一战失败。
2015年沿袭了上一年度的学习方法。咬咬牙一狠心,花钱买了万国学校的真题和厚大的必备119。2014年我的另外一个好兄弟老王通过了法考。其实老王也只比我大三四岁,只是司考资格比我老,所以尊称他为老王。为了时刻激励自己,我把老王和小张的黑白大头照用A4纸打印出来,贴在我书桌上面的墙上,只要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小张发现后狂笑不止,这有点太像……2015年8月小张被调入政府法制办,临行前我们定下君子协定,我通过司考以后四十天内必须辞职,小张也必须随后辞职,违约金两万元,白纸黑字,双方和见证人签字。经历了痛苦的二战,结局依然是失败。
2016年,购买了厚大的全套教材。我自幼喜欢垂钓,工作之余垂钓是唯一的个人爱好。忍痛割爱立下誓言,法考之前绝不钓鱼,我确实做到了。这一年,女儿压线考取了合肥一所还不错的初中。尽管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的三战仍然失败。
2017年购买了瑞达的全套教材。考试前一天意外受伤,左眉角缝了四针,放弃末代司考。
2018年继续使用瑞达的教材。客观题顺利通过后,参加了合肥众合考前冲刺班。很幸运的有机会当面聆听李年清、孟献贵、曹新川等名师的讲解。主观题考试看到拆房子的案例,觉得李仲基更帅气了。也许是乐极生悲,字写的太多了,题目没答完卷面用完了。法考元年主观题败北。哎,我累了。
2019年购买了众合的主观题课程。跟着网络进度按部就班的进行。吸取了以前的教训,考前认真做了十套模拟试卷,仔细阅读了案例分析指导用书,尽量模仿其中的答题风格。不是广告,案例分析指导用书真的好用。
主观题考点在蚌埠二中。因为是首次机考,新装的输入法没有单词联想,用起来特别别扭。第一道法治理论题用了五十分钟,写了一千两百字。第二道刑法题展示不同观点,用了一个小时,写一千五百字。用时远远超出了计划的四十分钟。后面的题目放弃了商法,答完题之后还剩三分钟时间,根本没有时间再去翻纸质法条。我想如果我真的去翻法条的话,也是死路一条。
雨后彩虹篇
考完试之后,每天早晨五点钟准时睡醒,晚上不到12点钟睡不着,白天也感觉无所事事。忽然怀念法考之前那段艰辛又充实的岁月。当一个人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仿佛一天被拉长了,生命似乎因此而加长。在煎熬中等待,在等待中煎熬。当主观题成绩查询页面上“109”三个数字撞击内心的时刻,我很平静。水到渠成,一切随缘。
教训心得篇
一、法考是一场心灵的修行,要有必胜的信念。有时候要坚信触底必有反弹,否极方能泰来。下面的数字能说明问题。2014年2017年成绩分别是338-296-289-0分。2018年客观题211,主观题92。2019年主观题109,浪费了一分。在总分逐年下降、感觉即将崩溃时,再咬牙坚持一下,就随风飘过了。
二、这是一场身体的修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也是法考的本钱。人体有七根颈椎,我的五根颈椎骨质增生,慢性疼痛始终折磨着我。低头看书久了疼痛加剧。后来我每隔一天长跑一次,磨刀不误砍柴工,颈椎疼痛竟然被运动压制了。如果学习学到牙齿掉光、头发斑秃,我觉得还是放弃吧,毕竟法考不是生活的全部。在学习的过程中,与疼痛和解,与病痛共处。
三、重复,重复,再重复,要持之以恒地投资时间。许多事情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绝对不可能成功。法考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需要匀速发力终点冲刺。虎头蛇尾、凭一腔热情无法成功。学习视频讲义真题的遍数多了,积累到一定的时间,知识由量变达到质变,成功就不远了。
四、实战模拟训练十分十分重要。前几次考试失利最主要的原因是主观题模拟训练不足,答题思路不清晰,语言组织混乱,不善于使用法言法语,导致时间不够用、答题无法击中答案要点。
五、决定成绩的不是讲师,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不必纠结培训机构和讲师。无论哪个机构,讲师的水平都远远高于你我,只要讲课风格适合口味,跟住了都没有问题。
凤科大帝的刑法视频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还有两阶层,我只听说过四要件呀!原来不仅可以暗偷,也可以明偷。有时看着像抢,实际上却是偷。有时候看着像诈骗,实际上却是偷。明明用了暴力,却不是抢。我当时真的以为这是天底下最好的刑法理论,并且下定决心以后心无旁骛只研究刘凤科的刑法理论。
跟着柏浪涛,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法律虽然是白纸黑字,但通过事实得出的结论却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必须要学会通过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
老钟名言一直激励着我,法考是一座桥,过去就好,不要在上面盖房子。他的书太厚,视频太长,但是讲课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个人觉得老钟的课对提高理论素养非常好,但是应试效果未必最佳。
孟献贵的课程徐徐道来、不温不火,抄写法条效果很好,可惜我跟的有些迟。
因为平时工作接触的比较多,感觉行政法是最为熟悉的。徐金桂的行政法深入浅出,讲的明明白白。
刑诉跟的是杨雄,知识点表格化,听着不难,但做题错误率不低。
民事诉讼法的课程总是让我云雾缭绕。
三国法必须用杨帆,必须的,无需理由。
杜洪波的一阳指非常管用。
美女李晗的容貌会分散听课的注意力,东北口音语速太快让我难以承受。
王小龙讲课时仿佛嘴里含着什么东西,不过我也跟着学完了。
至于优秀的李仲基,不再赘述。
所有的课程中,我觉得最难的是民诉和刑诉。
法考后遗症——抉择篇
我本俗人,免不了邀三五小友聚会一番。安顿妥当之后,发现过不了法考让人心烦意乱,过了法考还是有麻烦。除了在北京成都的两个亲戚支持我辞职,家人和其他的同事都不赞成。反对的理由都是一致的:公务员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在一个小县城一年十几万的收入还算可观。该不该辞职做律师?我要寻找答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我开始了的市场调研,同时向律师事务所投递简历。我特意请了老王和当地的几个律师朋友吃饭,饭后聊的最多的还是收入问题。在咱们这个县城,基层律师年收入在20到40万之间,做到50万以上难度很大。
在合肥的两个律师事务所遇到了两位辞职的同行。一个年长我几岁,独立执业四年。另外一个年轻我几岁,2019年5月辞职。两人都来自安徽的一个县城公安局,他们的经历最有说服力一样。改行后开头很艰难,心里有光明。
2020年元旦前夕,我和小张南下上海去见王律师。这位王律师以前是一名初中老师,在职考取了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做律师。大致了解了上海律师的生存状态,其实全国的行情差别不大。周六聚会,偶遇了王律师的女同事。她以前是高中老师,在上海读研以后居然发现难找工作,家人朋友没有一个人看好她能做好律师,但是她从别人不接的小案做起,万涓成河,如今律师做得风生水起,活的有滋有味。无论是在一座新的城市,还是在一个新的行业内,只要扎下根去,总能开花结果。
一小时十二分二十一秒,是一次通话的时长。2020年元旦上午,我和杭州律匠律师事务所的徐律师进行了沟通。我很好奇两个未曾谋面的陌生人第一通通话为什么会如此长。小徐是2015年从江西上饶法院系统辞职,在南京律所度过艰难的实习期后快速成长。2018年加入律匠,全年创收突破七位数。在体制内做的不错,出来做律师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第二天,匠律的刘律师给了我中肯的评估。一是工作太基层了,人脉资源比较局限,而且难有接触高端客户的机会。二是从事的工作相对单一,技术含量并不高,刚出来会面临直接的、巨大的本领恐慌。三是律师行业竞争激烈,前途并非一片光明,前面一两年难保证收入,甚至更长时间。四是安徽中部县城太偏僻了,对今后的工作难有大的支撑。五是年纪偏大,律师即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需要充沛的精力。和我情况接近的读者,可以仔细看看刘律师的金玉良言。
折腾了很长时间后我发现,究竟应不应该辞职,可能永远找不到答案,我也奉劝那些想找答案的人,不要枉费心机,这是一道无解的命题。出生地不是北上广深杭,不是法本,不是985毕业,都是无法左右的事实。一个人无法改变的先天后天条件太多,但是这绝对不应当成为裹足不前的理由。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喔,这都能成为辞职的理由。在与法律的长相厮守后,我的内心早有一颗成为自由职业者的种子。公务员的工作能维持温饱略有节余,但当下似乎可以看到退休时的场景。如果希望更多地承担家庭责任,创造更多的物质条件,只有到体制外打拼。生命的本质在于体验,体验越丰富生命越精彩。如果一个人能明白一生只能活一次,又有什么理由不放手一搏呢?
争取到家人的支持后,2020年1月6日,在和小张的合同违约期之前我向单位递交了辞职报告,只有简单的两行文字,大意是年逾不惑,拟自主择业。
所以,我正在等待……待我黄土及腰,去做律师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