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姚志刚
做刑辩的律师,应该都有发言被法官打断的经历,被告人发言被打断那更是家常便饭。如何做得更好?尽量少被法官打断发言,笔者有如下心得体会:
01
当公诉人读完起诉书,问被告人有无异议时,有些被告人就开始陈述事实和案件经过,此时容易被打断。
应对:庭前会见对被告人进行辅导时,告诉他(她)回答法官有无异议时,只回答“有”或“没有”就行了。此时,部分法官就开始问公诉人有无问题问被告人,庭审进入发问阶段;也有部分法官要求被告人简单陈述有哪些异议(也要简洁,不然一样会被打断),然后庭审进入发问阶段。
02
当被告人陈述遭到了“刑讯逼供”时,部分法官会打断,问有无证据或证据线索?一般被告就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应对:辩护人对其发问时,要详细问其可能被刑讯的时间、地点、讯问人、刑讯逼供的方式、有无其他人知道等等。即便没有直接的证据和证据线索,也可以从以上推断一些线索出来,要求去调查取证。(庭前会见有所准备更好)
03
当被告人陈述提到某个政府官员时,一般法官会打断,要求其直接说与案件相关的事实。
应对:如果某个官员与案件有关联性且有利于被告人,发问时可以继续问,但注意尽量不提名字,重点放在事实上去,如继续被打断,打断后要解释问的理由。如果仍然被打断,我们在质证、辩论时继续谈相关内容,提交书面辩护意见也写进去。
04
不服从审判长指挥要被打断,比如:法庭决定分案审理、法庭驳回回避申请并不得复议的决定等等。
应对:庭上服从审判长的决定,不满意可休庭后与法官沟通,或者提交书面的意见。
05
对被告人进行“诱导性”发问,容易被法官打断。不管是公诉人还是辩护人,都不得对被告人进行诱导性发问。本来提“反对”的是对方的辩护人或公诉人,但很多时候是没有提的。
应对:练好基本功、熟悉案件,能快速识别诱导性问题,庭上及时提出反对意见,制止对方问诱导性问题;庭前会见做好辅导,我方尽量不进行诱导性发问。
06
公诉人、辩护人在庭上大量地“读法条”,容易被打断。
应对:必须要引用法条的话,不要去照着法条读,可以说根据某法多少条的规定,本案如何如何就可以了;也可以说本案的某情况符合某法多少条的规定。
07
大量地“读言词证据”,容易被法官打断。
应对:因为法官基本都看过案卷材料,知道这些言词证据的内容,所以不愿意听你再去读一遍。我们可以对这些言词证据归纳总结,不要去完全重复;如果很重要必须要读,那读之前先告知法庭我要详细宣读,并说明要读的原因。
08
质证、辩论时“不断重复”会被打断。
应对:重复的原因:一是怕法官听不明白,想不断重复去强调。二是准备不充分没有条理。因此我们要多花时间准备开庭,发言要有条理和逻辑,这样就不会重复。
09
攻击对方(公诉人、辩护人),要被打断。
应对: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庭上有理有节,即便面对攻击,回应也要显得文明,俗话说的骂人不带一个脏字。
10
攻击党政机关,攻击司法制度肯定会被法官打断。
应对:不要发表类似言论,毕竟法律不是法官制定的。若法律规定不合理,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去解决(立法建议等)。
11
“表演性”发言有可能会被打断。
应对:认认真真做案件,家属也不傻,一个律师有没有用心?专业功底如何?他们是有感知的。即便他们当时不知道,事后也会知道的,只是迟早的问题。
12
大讲“人性”、“情怀”的容易被打断。
应对:可以适当的带几句,更多的可以放到辩护词里面去。
13
大谈与案件争议焦点无关的内容,容易被打断。比如:一个故意伤害案,嫌疑人打伤了被害人非常明确,争议焦点是鉴定意见。而你在法庭上大谈嫌疑人当天的着装与证人陈述不相符,此时就容易被打断。
应对:熟悉案件,自己要归纳案件的核心点,抓大放小。
14
被告人最后陈述内容太多容易被打断。
应对:庭前会见要告诉被告人,最后陈述不要再谈案件的事实、证据、辩点。其是表达对案件的希望、对法庭的请求。比如:希望法庭依法判决,还我清白!
以上仅是个人的观点,难免偏颇,如果在某个案中,必须要发表的,那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吧!前提是我们的言行不违规违法,不会被律协、司法行政部门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