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机关国务院办公厅
发文日期1984年07月13日
时效性现行有效
施行日期1984年07月13日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江苏省人民政府:
国务院原则同意你省《关于要求批准南京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报告》。
南京是长江下游的重要港口,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整个苏皖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在南京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对于搞活长江下游地区的经济,探索省会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子,对于形成以大城市为依托的多层次的经济网络,充分发挥大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市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要在中共江苏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领导下进行。请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南京市的实际情况,抓紧进行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出具体改革方案,组织实施,搞好试点工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务必给予积极的支持与指导。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要求批准南京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报告
(1984年5月15日)
遵照国务院领导同志五月七日对国家体改委报告的批示精神,我们请求国务院批准南京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现将南京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报告如下:
(一) 南京市现管辖十个区、五个县,面积六千五百多平方公里,人口四百五十六万。经过三十五年的建设,南京已成为一个以重工业为主,门类比较齐全,科学教育比较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一九八三年工农业总产值为九十七亿四千万元,上缴财政收入近二十三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收入十一亿九千七百万元,监缴及直接上缴国库的十一亿元。南京解放三十五年来的发展,到现在已具有下列几个方面较好的基础:
一、在工业方面。全市现有工业企业二千六百三十三个,工业职工六十二万多人,工程技术人员二万九千多人,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六十亿二千万元。一九八三年工业总产值八十五亿四千万元(其中属于中央各部企业为二十八亿六千万元,占百分之三十三点五,省属企业为十一亿一千万元,占百分之十三,市级县区工业为四十五亿七千万元,占百分之五十三点五)。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三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七点八,其中市属企业为百分之九点四,部属企业为百分之七点一,省属企业为百分之四。石油化工、电子仪表、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等工业部门,在省内、国内有一定的地位。
二、在交通运输方面。津浦、沪宁、宁芜三条铁路干线交汇南京。南京港为长江第一大港,东临黄海,可通航万吨轮,适宜对外贸易,去年货物吞吐量三千三百五十万吨,仅次于上海、大连。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南京新生圩港在年内可建成三个万吨级泊位,待九个万吨级深水泊位全部建成后,年吞吐量可新增六百四十五万吨。南京还是国内的重要航空港之一,有十二条航线通往国内各主要城市。公路四通八达,连结省内外七十多个县市。
三、在人才方面。南京有大专院校二十三所,部队院校七所,教育部批准的职工大学二十四所,中等专业学校三十所,各类科研机构二百六十七所。有教授、副教授一千六百多人,科技人员十万五千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八百多人。还拥有一批比较先进的科研、教育设施、设备。这些如进一步组织、协调好,可发挥更大潜力。
四、在旅游方面。南京是我国四大著名古都之一,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加上解放后建成的景点,使山、水、城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去年接待外宾、华侨和港澳同胞十一万多人。
但是,由于经济管理体制多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南京的上述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中央和省在宁的一百二十四个独立核算企业,分属中央十八个部、委、总公司和省十五个厅局。多年来,各部和省级有关部门做了很多工作,这些企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从一个中心城市来说,由于多头管理,各干各的,难以按经济合理的原则组织生产、科研、流通,以致经济结构不合理,灵活性差,人才和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综合经济效益低。多年来南京的生产发展速度和主要经济指标,不仅低于苏南的工业城市,而且低于全省平均发展的水平,这固然 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同体制上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为了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南京的优势,为全省经济翻番增加后劲,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总目标,必须在南京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试点。
(二) 南京同重庆、常州等试点城市比较,有共性但也有其不同的特点,既要借鉴他们的改革经验,又要认真结合南京的实际,进行改革。南京既是个大城市,又是省会所在地。总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是:在国家和省的计划指导下,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体的,以石油化工、电子仪表、机械制造、建筑材料工业为基础的,灵活多样的、开放型的、按照客观经济辐射程度组织经济活动的新的经济网络,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可以使南京市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科学技术等方面得到协调、全面的发展;同时对推动全省的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经济翻番也将起重要作用。
南京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我们的意见是:
一、改革企业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全地区的综合生产能力。除铁路、长航、民航、敢电、电力和少数特殊军工企业、大型骨干企业仍由中央有关部门管理外,我们建议,全部下放给市;省属企业也均下放给市,个别确定不能下放的,须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不论下放或不下放的中央和省属企业,都要以中心城市为主体,打破部门、地区界限,组织经济联合,积极发展各种横向经济联系,提高经济效益。为了保证宏观平衡上的需要,市对中央和省下放的企业,要保证完成国家和省的任务。
二、改革计划体制,发挥中心城市组织生产和流通的作用。按照简政放权、政企分开的要求,要在工农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能源供应、物资和商品收购、分配、调拨、劳动工资、财政税收、银行信贷、科技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扩大市的管理和审批权限,在某些方面可以代行省一级的权力。市对企业也要简政放权,做到宏观管住,微观搞活。在保证完成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前提下,市有权对计划作调剂高度,进行综合平衡,并扩大市的外贸经营自主权。
三、改革财政、金融体制。在中央对省实行“全额包干、比例分成”现行财政体制不变的情况下,省对市继续实行“全额包干、比例分成、增收多分”的财政体制,适当提高市的财政分成比例,让市能多办一些事情。提高留成比例由中央、省、市另行协商。市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负责各专业银行信贷资金的管理和调节。
四、改革流通体制。从建立少环节、开放型的贸易、批发中心入手,按经济联系和商品的合理流向,组成上下贯通、四邻省区辐射的城乡流通网络。省的商业二级站决定下放,所有批发企业都办成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相互之间是平衡的经济业务关系。物资供应部门也要按经济合理流向组织网络,逐步形成新的联合体。
五、扩大技术引进。放宽市利用外交建设项目的使用审批权,由现在的五十万美元增加到五百万美元,并逐步做到引进项目配套审批。建议从现在起,南京市可以享有对外引进、邀请外商洽谈业务、外汇结算等权限。
六、实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和开发南京港的优势,用一至两年的时间,搞好海关、商检、疫检以及旅馆设施,包括海员俱乐部等的建设,以适应外轮进港的需要,争取“七五”初期正式对外开放。
七、充分利用南京的科技、智力优势,组织科技协作网络。按照互利互惠、利益均沾的原则,大力组织军工企业与地方企业、生产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科研攻关、技术合作、人才交流、发展各种形式的科研、生产联合体,建立工业的、农业的、单项的、综合的科研、生产基地,加快技术开发和技术进步。
八、充实完善市领导县的新体制。以城市为依托,以乡镇为纽带,带动所属县郊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迅速改变县郊乡镇企业发展低于苏南其它市县的状况。市、县工业要打破城乡分割,按行业、产品实行归口管理。积极组织生产、流通、科研、信息、金融网络,促进城乡经济的共同提高。
南京市人民政府要抓紧教育广大干部,提高对改革的思想认识,以改革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并积极做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准备。当前应进一步简政放权,搞活企业,搞活流通。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国发67号)以及其他有关改革的规定,逐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推进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逐步做到企业不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不吃企业的“大锅饭”。集体所有制企业,在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前提下,给企业在生产经营、干部任免、劳动工资等方面以更大的自主权。同时,建议国家批准南京市在部分国营企业进行工资改革试点。
(三) 通过实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南京的经济技术优势将得到更大的发挥,初步预测,到一九九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将达到二百二十亿元(其中通过现有企业挖潜改造新增产值三十亿元;通过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新增产值二十亿元;国家新建项目发挥效益后新增产值八十亿元),与一九八0年相比,增长二点一倍。百元产值实现利税,可由一九八0年的十九元二角提高到二十五元,年实现利税五十五亿元,比一九八0年增长二点八倍,超过产值增长速度。
为了切实搞好南京市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省准备组织工作组,并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派工作组,帮助南京市搞好改革试点工作。我们一定从全局出了,进一步清除“左”的思想影响,积极推进南京市的改革。
为上报告是否可行,请予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