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机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发文日期2005年04月27日
时效性现行有效
发文字号学位〔2005〕21号
施行日期2005年04月27日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各学位授予单位:
现将陈至立国务委员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请认真学习贯彻。
附件: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陈至立
2005年1月20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第20次学位委员会会议是在2003年7月召开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民主法制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得到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绩。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底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好地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照这个总体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下面我想结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 深刻认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机遇期,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同样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首先,“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003年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放在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地位,指出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政治家,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和水平的优秀企业家,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各类高级专家,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也是教育与科学研究的重要结合部,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三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产生一般都应在学校中打好基础,其中很大部分要经过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培养和训练,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第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现实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制造业大国,已有8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大部分属于高消耗、低附加值的产品,很多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大多数企业缺乏核心创新能力,原创性的关键产品和技术很少。全面提升我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强大的产品与工艺技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和重大设备的国内供给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都是坚持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此外,“三农”问题的解决,能源、资源、环境瓶颈问题的解决,国防建设、国家安全和涉及人民生活、健康等方面的许多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要依靠科学技术,特别要依靠有关技术的重大突破。因此,努力培养符合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求的、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是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三,我国必须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历史使命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研究是一个国家提升创新能力和积蓄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国家跻身于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应该得到大力加强。我国作为一个大国,也应该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特别是原始性创新必须靠一批具有创新思想、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去实现。这些都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我们党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任务,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广泛的要求。为了提高这些能力,我们需要大批高素质的管理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高水平的理论家、新闻工作者和文艺家,这也对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广泛的要求。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早作谋划,努力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全党全国人民面临的重大和紧迫任务,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和紧迫任务。
截至2003学年,我国已培养了11万多博士和82万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8.6万人,提升到2004年的33万人,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这一发展适应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经过几年来的快速发展,的确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还不尽如人意,国际竞争力偏弱,创新能力不强,结构还不合理,管理体制和方式缺乏活力等。当务之急是调整结构,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培养质量。三年前,我们提出了“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即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应该说这是符合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实际的方针,同样也适用于研究生教育。从研究生规模发展讲,2005年博士生招生规模计划将仅扩大2%,硕士生招生规模也从上年的22%减低到今年的15%。总体上讲,注意把握发展的节奏,是实事求是的。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科学地制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战略规划。要全面分析当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关键要了解经济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安全的需求,使培养总量与国家发展目标相适应,培养结构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同各类人才的成长特点相适应,人才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前进的步伐相适应。在上次学位委员会会议上,我提出要研究制定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这次会上拿出了初稿。大家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还可以进行讨论。我想一是要对学位制度建立23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二是要科学地提出今后的战略目标和发展的正确路径,使规划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三是要开阔视野,要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各个有关方面的意见,并注意研究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机制,努力使未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具有先进性。
第二,要对研究生教育进行更合理的布局。一是学科的合理布局,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学科目录,因此选择适当时机对现行的专业目录进行一次修订是必要的。二是区域布局方面,学位授权审核还要进一步向西部倾斜。三是学位的类型布局。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摆脱了学位类型单一、人才培养规格单一的局面,开始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专业学位体系。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完善这个体系。
第三,注意人才培养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计划相衔接。要瞄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培养人才,为完成规划提供人才保障。要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需求,培养合格的高层次人才。要特别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农、林、水、地、矿、油等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为解决能源、环境、资源、交通等我国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第四,要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要研究有效机制,鼓励大学办出自己的特色。博士生的培养主要放在一批研究型大学里,有些大学可以将办好专业学位作为自己的特长。对各类情况,都要研究确定一些关键的测评指标,无论哪一类学校,只要办出水平、做出贡献,都要给与鼓励和支持。还要创新机制,制定有效政策措施,形成研究生培养的自我约束机制。
第五,要特别关注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教育能否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大问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是社会上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我们的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培养水平、培养质量,以及教书育人工作、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等,相对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相对于“五个坚持”、“五个统筹”的要求,还存在不适应的状况。现在有些学校和导师重招生不重培养,重争培养授权资格,不重视学科建设,有的导师对学生不负责任,疏于指导,疏于管理,甚至让学生为自己的公司“打工”。这些现象都应该得到及时纠正。还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我们讲教育质量,不能单纯看一般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主要要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看是否是以最新的前沿知识、社会最需要的知识来教育培养学生,还要看学生走出校门有无主动发展、积极发展的能力。
三、 深化改革,扎实工作,开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我国的学位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24年的历史。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发展速度很快,已经走过了一些发达国家100多年所走过的路。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所得出的经验归根结底的一条是:不断改革,开拓创新。例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研究生培养规格单一一直是困扰我国学位制度发展的问题。九十年代以来,学位委员会立足于改革,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陆续设立了专业学位,到现在已经有13种专业学位,涉及工业、农业、军事、管理、建筑、医疗、法律、教育、财经等各个领域,培养了大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使研究生教育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各个领域发展的需要,也一改原来培养模式和类型单一的局面,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学位制度。今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仍要不断改革,开拓创新。
首先,要注重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加强研究生教育创新,一是要把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上。高层次创新人才是我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要通过研究生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以满足我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求,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二是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创新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模式和培养方式,使研究生培养模式适合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要求。三是加强校园创新文化建设,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要在校园内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形成宽松、自由、和谐、有利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师生的创新激情和潜力,促进教学相长,形成师生共同创新的新局面。
第二,要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搭建平台,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国家重点学科、科技创新平台、“211工程”、“985工程”、教学基地、教改工程、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等,都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基地的作用,还要依托国家重大自主创新科技项目培养研究生,大项目不仅要出大成果,而且要出一流人才,培养出一流的研究生。
要在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中不拘一格地大胆使用优秀的青年教师和博士生,搭建可以使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使他们能够尽快成长起来。要通过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把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要积极鼓励企业、研究院所参与人才培养。高等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办学,或支持科研院所独立培养研究生,建立一批稳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这样,高等学校的研究生才能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工作真正挂起钩来,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视野开阔的高层次人才。
第三,要建立导师责任制。导师在研究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要建立导师责任制,要求研究生导师真正对学生负责,对质量负责。据了解在一些学校,特别是比较"热门"的学科和导师,一位导师招收研究生的数量过多,每年甚至招几十个研究生。这种情况一定要通过建立制度加以遏制。要根据导师的科学研究状况,主要是课题和经费的状况决定他的招生数量。学生的科研经费由导师提供,要通过提供助教、助研、助管的岗位,解决研究生的其他费用问题。必须用高标准确定研究生导师资格。导师要真正发挥指导作用,在课题确定、科学研究训练等方面指导学生,还要教书育人,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
第四,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研究生的全面素质。党中央刚刚召开了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央主要领导同志都出席了会议,可见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视。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以及每一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一项极其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引导研究生走正确的成才道路,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基本保证。必须坚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精神。要大力倡导献身科学、勇于创新、求真务实、严谨治学、勇于拼搏、攀登高峰的风尚。要大力倡导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要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要有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而且要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要为研究生成长搭建事业平台和磨练环境,旗帜鲜明地提倡学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受艰苦的磨练,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第五,要坚持加强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方面。没有好的学风,就难以出成果、出人才。优良的学风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学校创品牌、树信誉、谋求生存发展的基础。建设优良的学风应该是每一所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共同目标。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学风建设工作的认识,充分认识学风建设在培养高质量人才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持续不懈地开展学风建设工作。
要特别注意把学风建设与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优良的学风所要求的强烈的事业心和求知欲,刻苦钻研的顽强毅力,踏实严谨、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勇于坚持真理、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等既是学风建设的目标,也应该是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落脚点。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研究生教育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的优良学风对净化社会风气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化改革,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努力把学风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传承文明、培养高层次人才、创新科技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要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当前,我们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正是大有可为的时候。在未来十几年的发展中,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在研究生培养上要有新思路,在学位制度上要有新发展,在管理体制上要有新举措,不断把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推向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