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机关国务院办公厅
发文日期1981年01月28日
时效性现行有效
发文字号国办发〔1981〕6号
施行日期1981年01月28日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中央气象局《关于巩固西藏气象工作的请示报告》,国务院已委托国家农委召集有关部门的同志进行了研究,一致认为,西藏气象工作重要,工作条件艰苦,对存在问题应该认真解决。现将中央气象局的报告转发给你们,请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协同解决。
关于巩固西藏气象工作的请示报告
为贯彻中共中央[1980]31号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对西藏工作指示的精神,中央气象局派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邹竞蒙同志率工作组于8月初赴藏,对西藏气象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8月19日在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天宝同志主持召开的办公会议上,邹竞蒙同志作了专题汇报。9月以后,由于大量内调人员离开工作岗位,部分气象站相继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12月下旬,国家农委召集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出席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的代表到京向国家农委和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作了汇报。
为从根本上解决西藏气象部门的实际问题,现将有关情况和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商定的几个问题,请示报告如下:
(一) 西藏是我国天气系统的上游,不仅对内地天气系统、一些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和我国气候特点的形成影响很大,而且对东亚乃至全球大气环流也有相当影响,我国东部旱涝问题的研究也常常要联系青藏高原的影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积极开展青藏高原气象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因此,巩固和加强西藏气象工作,无论从西藏和全国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发展国际气象科技合作来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放以来,西藏的广大气象工作者在自治区党政军的领导和关怀下,艰苦创业,建立并发展了西藏的气象事业。目前,全区已有气象台6个,气象站35个,气象人员近千人。建立了地面、高空、日射观测和雷达测雨、卫星云图接收、资料整编、通讯、农业气象等业务。开展了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在农牧业生产、军民航空、国防建设及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登山科考中,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服务,受到了自治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好评。高原天气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有的还受到全国科学大会的表扬。进行了人工降雨、防雹、防霜试验研究,深受群众欢迎。特别应指出,西藏各级台站还为全国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气象情报和资料,12个站参加世界气象情报交换。此外,还培养了187名藏族干部,有的已成了工作骨干。所有这些,为进一步发展西藏气象事业,奠定了基础。
但是,今年西藏自治区组织大批汉族干部回内地工作过程中,由于气象部门内调比例过大,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内调过多,全区大部分台站的业务工作已受到影响,其中1/3以上的气象站已部分地停止了工作或要求停止部分工作。如第二三批内调人员离开岗位后,相当多数气象站可能要全面停止工作,或名存实亡。届时,不仅影响西藏本地农牧生产的气象服务,而且拉萨至成都、西安的两条航线及其他军民航飞机,势必要被迫停止。同时,还将对全国气象工作和国际气象情报交换产生直接影响。
(二) 西藏气象部门当前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表面上看是对中央31、61号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理解的不同,实际上与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关,加上人员大量内调,矛盾显得更加突出。纵观西藏气象部门的历史,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工作和生活条件差。西藏海拔高,气候恶劣,缺氧严重,生活艰苦。据统计,全区台站平均海拔3860米,最高达4800米。许多地方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在零下46度,全年8级以上大风多达200天,冬季常遭暴风雪袭击,加上燃料奇缺,一些台站冬季在零下十几度、二十几度的严寒中工作和生活,甚至一天只能吃一、二餐热饭。常年吃不上新鲜蔬菜。基层气象站看不到电影、电视,文化生活贫乏。由于长期缺氧,不少同志患了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等高山性疾病,有的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牺牲。由于气象工作的特殊需要,不少气象站建在偏僻甚至荒无人烟的地方,至今自治区气象局部分同志和部分台站仍住帐篷或地窝,工作和生活异常困难。
二是现行的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不适应气象事业的发展。任务部署、技术管理、情报交换等,均需全区统一组织,而人、财、物又分别归各级行政机构管理,二者严重脱节。如有的台站事业费和基建经费得不到保证,业务技术人员随意调走改行,气象队伍难以稳定,不少地县这次确定内调的领导、技术骨干过多,而区气象局无法控制。
三是藏族气象干部数量少,技术水平低,加之,目前没有培养藏族干部的气象学校,实现以藏族气象技术干部为主体,困难较大,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十来年时间。
四是干部轮换没有制度。这些同志进藏时有的明确为3年,有的无明确期限,实际上进藏后长期得不到轮换,身体垮了回内地后,有些单位又不愿接收,有些还影响调级。今后3年虽可内调一批,但留下的如何轮换没有规定。大家要求应明确个期限,并确保兑现,取信于民。
五是劳保福利待遇差,必要的劳保用品一直没有解决。1975年国务院144号文件重申的1963年劳动部与中央气象局联合制定的艰苦台站津贴实施办法,西藏气象部门一直没有执行。与工作性质相似的地质、水文部门相比,气象部门职工的待遇明显偏低。
(三) 为了迅速稳定西藏气象工作局势,避免由于内调人员过多而造成的困难和不良影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予以解决。具体建议如下:
1.关于内调人员安排和今后轮换问题。由自治区气象局协助自治区党委和组织部,重新审定二、三批内调名单。对业务领导和技术骨干,应视工作需要,确定去留,并由各级党组织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考虑到多数台站原来人员就不多,又加内调比例过大,急需补充技术人员以及气象专业性强和留藏干部需轮换的实际情况,还拟采取以下措施:第一,1981和1982年再派进两批80名业务骨干,在藏工作4年,期满后回原单位工作;第二,从1981年请国家计委、教育部每年从有关的大中专院校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毕业生进藏工作;第三,在5年内,各省、市、自治区中等气象学校每年动员一定数量优秀毕业生进藏工作。上述大中专毕业生在藏工作不超过10年,期满后确保轮换,并形成制度。
要妥善安排内调人员的工作。今后除按中央[1980]61号文件执行外,对工程师以上的科技骨干和在藏工作20年以上的业务骨干,更要妥善照顾和安置。过去安排不妥的,应给予调整。
2.加速藏族气象技术干部的培训。培养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气象技术干部是一项根本性的措施。必须采取扎扎实实的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由兰州气象学校承担培养藏族中级气象技术人员的任务。为使学生来源有可靠保证,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安排,每年从西藏招收小学毕业生,学习文化,毕业后转入兰州气象学校,学3年气象专业。由南京、成都气象学院和有气象专业的大学承担培养藏族高级气象技术人员的任务。可从高考统一招生中录取藏族学生或从民院附中高考生中选拔,也可从兰州中专毕业生的藏族学生中择优选送。
大力提高在职藏族气象干部的业务技术水平。中央气象局将协助区局创造条件,尽早设立短期轮训班,分期分批地进行轮训。
上述措施实施后,预计10年左右,藏族气象技术干部的比例将达到70%左右。
3.逐步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自1981年1月起,执行各省已在执行的1963年劳动部与中央气象局联合颁发的艰苦气象台站津贴实施办法。积极研制有关高原气象观测仪器、能源、通信及其他与改善生活、工作条件有关的成套设备,逐步装备台站。
4.逐步改革管理体制。建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按国务院[1980]130号文件精神,先在自治区内实行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并将自治区气象局列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在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管理全区气象部门的业务、干部、经费、基建、劳动工资和物资供应等。
由于西藏地域辽阔,交通不便,自治区气象局直接管理气象站有困难。可参照内地有关省、自治区的经验,在精简的原则下,保留现有的地区气象局、台及其管理机构,实行自治区气象局、地区局(台)两级管理。
巩固、加强西藏气象工作,是西藏和全国气象部门共同的、艰巨的、光荣的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们将充分尊重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民族自治权,尽可能在财力、物力和技术装备等方面予以支援,并同西藏全体气象工作者一起,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贡献力量。
妥否,请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