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机关中国工程院
发文日期2020年12月10日
时效性现行有效
施行日期2020年12月10日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中国工程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组织开展院士增选工作,加强院士队伍建设。为了规范院士增选工作的组织实施,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院士的标准和条件
第一条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国国籍的正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可被提名为院士候选人(以下简称候选人)并当选为院士。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主要是指:候选人在某工程科技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或在重大工程设计、研制、建造、运行、管理及工程技术应用中,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作出重大贡献;或为重要工程科技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以上各项包括在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方面作出的成就和贡献。
在工程管理领域作出“重大贡献”主要是指:候选人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技术创新、重大装备与新型产品制造、重大工程与新兴产业战略研究等领域,具体组织并参与工程项目的实践,创造性地发挥管理科学的作用,取得同行公认的重大成就;或在工程管理理论上有重大建树,并通过实践取得具体业绩。
“学风正派”主要是指院士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科学态度和奉献精神等。
“品行端正”主要是指院士应具备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风,良好的行为品德和端正的生活作风。
第二章 增选名额、增选程序及对候选人的有关要求
第二条 院士增选每两年(奇数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及其分配,由主席团研究决定。主席团可针对在西部边远地区(西部地区的贵州、云南、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9个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累计20年(含)以上的候选人预留定向名额。
第三条 增选程序:提名和确定候选人、院士评审和选举。
第四条 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按增选当年6月30日实足年龄计算)。凡已连续3次被提名至中国工程院和被推荐至中国科学院的有效候选人,停止1次被提名资格。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军队系统参照执行。
第五条 候选人专业范围包括工程科学技术(含农、医)的各专业学科。各学部所涵盖的专业领域,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学部专业划分标准(试行)》确定。
第六条 设立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院士增选特别通道,实行单独提名、单独评审、单独分配增选名额。具体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特别通道操作细则(试行)》中明确。
第三章 提名和确定候选人
第七条 候选人可单独通过院士或有关学术团体提名,也可以同时通过以上两种渠道提名;不受理个人申请。特别通道提名是院士提名的特殊形式,通过院士或有关学术团体提名的候选人,不得同时作为特别通道候选人。
第八条 院士提名:每次增选每位院士至多可提名3位候选人。院士要对提名行为负责。增选前一年12月31日未满80周岁的院士享有当年提名权和选举权。
候选人获得3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3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2位。年龄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6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6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4位。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专家,只能通过院士进行提名。
第九条 学术团体提名:中国工程院委托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的提名工作,候选人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中国科协所属的有关全国学会负责推荐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候选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负责推荐所属行政区域的候选人,中国科协组织对以上两种方式推荐的候选人进行提名。中国工程院根据每次院士增选的名额,对中国科协报送候选人的名额作出规定,并在当年增选通知中明确。
中国科协应成立与中国工程院各学部对应的提名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的组成应不少于13人,成员应全部由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正高级专家组成,候选人本人不得作为提名委员会成员。提名委员会进行会议评审,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提名结果。在规定的报送名额之内,获得赞成票数超过提名委员会人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方可报送中国工程院。
第十条 有关要求
(一)各渠道提名候选人,应特别注意对长期工作在工程技术第一线并作出重大成就和贡献的工程科技专家,尤其是优秀中青年工程科技专家的提名。
(二)提名候选人时,必须按规定填写《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书》(以下简称《提名书》),并附科技奖项获奖证书、实施的发明专利证书复印件及其实施情况证明,候选人有代表性的论文和著作,以及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重要成果。除特别通道外,候选人《提名书》不得涉密,如有涉密附件,仅能为秘密级。
(三)候选人所在单位要在《提名书》中对候选人材料的真实性以及候选人的政治表现、廉洁自律、道德品行和材料涉密情况等方面签署审核意见。
(四)候选人《提名书》及有关材料,按当年增选通知规定,提交中国工程院。若被提名人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专家,须提交其中国籍身份证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候选人,还须提供香港特别行政区入境事务处或澳门特别行政区身份证明局的国籍证明。对于台湾省候选人,必须提供支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申明。中国工程院书面征求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等部门对相关候选人的意见。
第十一条 中国工程院增选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各学部办公室对候选人的材料进行形式验收,经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审查,合格者报主席团审议通过后为有效候选人。
第十二条 在中国工程院网站公布全部有效候选人名单(姓名、年龄、工作单位、专业专长、提名渠道)。
第四章 院士评审与选举
第十三条 评审原则
(一)参加评审的院士必须准确把握院士的标准和条件,从国家科技事业的全局出发,超脱本部门、本地区、本专业的局限;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客观分析候选人的情况,防止“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发扬民主,充分讨论,科学评价候选人的工程科技成就和贡献。鼓励各学部对候选人开展同行评议。
(二)在坚持院士标准条件的前提下,应特别关注长期工作在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专家,关注中青年工程科技专家;加强对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以及尚无院士的学科、行业候选人的了解和重视,学部根据院士队伍专业学科分布情况提出增选优先支持专业学科;加强对院士人数较少地区候选人的了解和重视。支持各学部积极探索优化院士队伍结构的做法。
(三)评审中实行回避制度。凡与候选人有直系亲属、主要旁系亲属(父母、夫妻、子女、岳父母、婿媳、兄弟、姊妹、叔侄、甥舅等)、直接师生关系的院士和工作人员,应在评审讨论相关候选人时回避。投票对院士不回避。
(四)评审过程中发表的意见及讨论情况,对外必须严格保密。与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的保密规定》。
第十四条 评审程序:各学部常委会负责组织本学部院士对属于本学部专业学科范围内的全部有效候选人进行评审。
学部常委会组织各专业组和学部全体会议,采取审阅材料、介绍情况、酝酿讨论和无记名投票表决等方式,对候选人进行两轮评审,分别产生本学部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和学部选举的正式候选人名单。评审过程中学部各轮次参加投票的院士人数不少于有投票权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投票有效。对交叉学科候选人的评审需征求相关学部意见时,由候选人所在学部或相关学部常委会研究,候选人所在学部负责处理,相关学部常委会予以配合。
工程管理学部候选人的第一轮评审,按其专业背景在相关学部进行。
第一、二轮评审会议由全院组织,一般分别安排在增选年6月份第一周和10月份的最后一周进行。
第十五条 第一轮评审:从全部有效候选人中产生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
(一)审阅材料:候选人的材料是评审的基本依据,与会院士除重点审阅本专业组候选人材料外,还应认真审阅本学部其他候选人的材料。
(二)专业组评审:专业组对本组候选人充分讨论评议,投票产生进入学部评审会介绍的候选人名单,各专业组进入学部评审的名额由学部常委会决定。
(三)学部评审:学部召开全体会议,介绍各专业组进入学部评审的候选人情况,充分讨论评议。院士必须全程参加学部大会介绍环节,方能参加确定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的投票。
(四)产生第二轮候选人:学部投票,产生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进入第二轮评审的限额为学部增选名额的2-3倍,具体人数由学部常委会研究决定。
(五)第一轮评审会后,在中国工程院网站公布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
第十六条 中国工程院委托相关部门(单位)对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提名书》材料进行公示,具体要求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材料公示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须对候选人思想政治表现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身份等情况进行审核。中国工程院将各部门审核意见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十八条 各学部常委会按照分类调查原则,对本学部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受到的投诉以及相关问题组织调查核实。具体要求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执行。
投诉信受理截止日期为增选年的7月31日,投诉信时间以寄出地邮戳为准。
第十九条 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根据中国工程院党组建议,研究分析进入第二轮评审的西部边远地区候选人情况,提出定向名额分配方案,提交主席团审定。相关学部按照增加后的名额进行第二轮评审和选举,如果相关候选人未当选,则相应定向名额作废。
第二十条 第二轮评审:从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中,产生进入学部选举的正式候选人名单。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须到会自我介绍、回答问题。评审程序和办法与第一轮评审基本相同,但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在评审会上进行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不得超出《提名书》主要成就和贡献的范围,应实事求是地介绍本人在完成重要工程项目中所发挥的作用、解决的工程技术难点、创新之处等。候选人应严格按通知时间准时到会并及时离会。因故不能参加的候选人,不再为其提供自我介绍和回答问题的机会。
(二)有关候选人被投诉信(由学部常委会审定的打印件)、调查核实材料以及调查意见,一并提交评审会议参考。候选人被投诉情况、调查过程、调查结果或调查意见须逐一向评审会议报告。
(三)学部评审会要对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全部候选人进行评审。经学部评审会全面评议后,进行无记名投票,按增选名额120%的比例,依得分顺序,产生进入学部选举的正式候选人名单。院士必须全程参加候选人自我介绍和回答问题环节,方能参加确定本学部正式候选人及后续确定终选候选人的投票。
(四)工程管理学部有跨学部院士,由学部常委会统筹安排适当时间,组织本学部院士集中评审。
第二十一条 院士选举
(一)各学部根据增选名额,对进入学部选举的正式候选人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进入全院选举的终选候选人,差额比例为20%。各学部在遵守《章程》和本《办法》的前提下,为提高增选质量,可采取预投票等操作措施。
(二)各学部必须用中国工程院统一印制的选票进行投票。参加投票的院士人数不少于本学部有投票权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选举有效;获得赞同票数不少于投票院士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学部增选名额,根据获得票数多少进入终选候选人名单,满额为止,不足额时空缺。
(三)终选候选人名单须经主席团会议审定,通过中国工程院网站向社会公布。名单连同各学部常委会审定的候选人简表一并提交全院有投票权院士进行终选。终选采取等额选举,参加选举的院士超过全院有投票权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选举有效;获得赞同票数超过投票院士人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当选。
(四)选举结果经主席团会议审定报国务院备案。中国工程院向当选院士和相关部门发出通知,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增选结果,并通过中国工程院网站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增选工作行为规范
第二十二条 在增选的全过程中,院士、学术团体、候选人及其所在单位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高度重视道德和学风问题。中国工程院成立院士增选工作监督小组,对院士增选全过程进行监督。
第二十三条 院士要严格遵守《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院士提名候选人时,必须对所提名候选人的工程科学技术成就和科学道德等方面情况有确切的了解,对候选人《提名书》中“在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贡献”内容严格把关,并有责任在评审会中对有关提问和投诉信件做出回答或澄清。
第二十四条 候选人必须向提名人或提名学术团体实事求是地提供本人的有关情况,并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如有材料不实及其他学术与学风问题,认定为违规违纪。
第二十五条 候选人所在单位要对候选人《提名书》等材料的真实性以及候选人的政治表现、廉洁自律、道德品行和材料涉密等情况认真把关。如有弄虚作假、评价不实等情况,认定为违规违纪。
第二十六条 学术团体在组织对候选人提名时,应保证提名的公平公正,切实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标准和条件进行严格把关。如有弄虚作假、干预推荐和提名工作等情况,认定为违规违纪。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学术团体和个人不得为候选人当选院士进行活动、干预院士增选工作,一旦发现此类问题,认定为违规违纪。
第二十八条 对发生本章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问题,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候选人存在以下情形的,终止其评审程序:因违规违纪违法被取消或暂停候选人资格的;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备案意见要求不再作为候选人的;候选人本人申请退出院士增选的;在院士增选过程中身故的。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中国工程院主席团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