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律师查询 法规查询    合肥律师招聘    关于我们  
合肥律师门户网
刑事辩护 交通事故 离婚纠纷 债权债务 遗产继承 劳动工伤 医疗事故 房产纠纷
知识产权 公司股权 经济合同 建设工程 征地拆迁 行政诉讼 刑民交叉 法律顾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法规查询 » 中央法规司法解释 » 正文
(2024年)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来源: www.055110.com   日期:2024-11-04   阅读:

发文机关生态环境部

发文日期2024年10月16日

时效性2025年 1月1日有效

发文字号生态环境部令第 35 号

施行日期2025年 1月1日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 35 号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24年7月10日由生态 环境部2024年第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 1月1日起施行。

2024年10月16日

第 一 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 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和国务院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登记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 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入河排污口,是指直接或者通过管道、沟、 渠等排污通道向江河、湖泊、运河、水库等水体排放污水的口门。

本办法所称入河排污口设置,包括新设、改设或者扩大入河排 污口。新设,是指入河排污口的首次建造或者使用;改设,是指已有入河排污口的排放位置、排放方式等事项的重大改变;扩大,是 指已有入河排污口排污能力的提高。

第四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全国入河排污口设置 和监督管理。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所属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 称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指导流域内入河排污口设置,承办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授权范围内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和监督管理。

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入河排污口 设置审批、登记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入河排污口应当明确责任主体。责任主体负责源头治 理以及入河排污口的设置申请或者登记、整治、规范化建设、维护 管理等。

多个排污单位共用同一入河排污口的,所有排污单位均为责任 主体,各自承担的责任由所有排污单位协商确定。

第六条  入河排污口按照其责任主体所属行业以及排放特征, 分为工业排污口、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农业排口、其他排口四 种类型.

工业排污口包括工矿企业排污口和雨洪排口、工业以及其他各 类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和雨洪排口等;农业排口包括规模化畜禽 养殖排污口、规模化水产养殖排污口等;其他排口包括大中型灌区 排口、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排污口、规模以下水产养殖排污口、农村 污水处理设施排污口、农村生活污水散排口等。

第七条 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等,应 当充分考虑入河排污口布局和管控要求。

开展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 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将 入河排污口设置有关规定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

第八条 国家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基础性研究和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鼓励开展遥感监测、水面航测、水下探测、管线排查等实用 技术和装备的研发集成和推广应用。

第九条 鼓励地方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入河排污口整治、规范化建设、维护管理等。

第十条 对在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 和个人,可以按照国家或者地方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设置管理

第十一条 设置工矿企业排污口、工业以及其他各类园区污水 处理厂排污口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 报有审批权的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 门(以下简称审批部门)审批;未经批准的,禁止通过上述入河排 污口排放污水。

第十二条 设置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入河排污口,符合下列 条件之一的,由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审批: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审批的;

(二)位于省界缓冲区的;

(三)位于国际河湖或者国境边界河湖的;

(四)存在省际争议的。

前款规定范围外的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权限,由入河排污口所 在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开。

第十三条 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 决定。

(一)申请。责任主体应当在入河排污口设置前向审批部门提 出设置申请。多个排污单位共用同一入河排污口的,可以委托其中 一个责任主体提出申请。

(二)受理。审批部门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 以受理。

第十五条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责任主体基本情况。

(二)入河排污口所在水域水生态环境现状。

(三)入河排污口设置地点,污水排放方式、排放去向。

(四)入河排污口污水排放量,入河排污口重点污染物排放种 类、排放浓度和排放量。

(五)入河排污口设置对周边环境影响以及相关环境风险分析。

(六)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效果分析;排放放射性物质的, 还应当论证放射性物质管控措施以及效果。

(七)论证结论。

(八)需要分析或者说明的其他事项。

入河排污口设置简要分析材料应当包括前款规定的第一项、第 二项、第三项、第四项内容。

第十六条 多个排污单位共用同一入河排污口的,入河排污口 设置论证报告和简要分析材料中还应当明确每个责任主体的入河排 污口污水排放量,入河排污口重点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浓度和排 放量,并区分各自责任。

第十七条 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可以自行或者委托技术单位开 展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编制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或者简要分 析材料。责任主体对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或者简要分析材料的 内容和结论负责。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责任主体指定编制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

报告或者简要分析材料的技术单位。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设置入河排污口:

(一)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

(二)在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 文化价值的水体的保护区内;

(三)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对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不达标的水功能区,除城镇污水处理厂 等重要民生工程的入河排污口外,严格控制入河排污口设置。

第十九条 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入河 排污口设置审批应当与排污许可证记载事项做好衔接。

第二十条 决定书应当记载下列信息:

(一)责任主体基本情况。

(二)入河排污口名称、编码、设置地点,污水排放方式、排 放去向。

(三)入河排污口污水排放量,入河排污口重点污染物排放种 类、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特殊时段的限制排放要求。

(四)信息公开要求。

(五)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以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六)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排放放射性物质的,还应当明确 放射性物质管控措施。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多个排污单位共用同一入河排污口的,决定书中还应当记载每个责任主体的入河排污口污水排放量,入河排污口重点污染物排放 种类、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特殊时段的限制排放要求,并区分各自 责任。

第二十一条 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名称、生产经营场所地址、 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以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 自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审批部门申请办理决定书变更手续。对 符合要求的,审批部门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予以变更。

第二十二条 设置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以外的入河排污口,应 当在入河排污口设置前,向所在的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 交入河排污口登记表。对符合要求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在十 个工作日内予以确认并登记。

已登记的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所属行业以及排放特征发生变 动,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情形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 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

第二十三条 入河排污口不再使用的,责任主体应当自行拆除 或者关闭入河排污口,并自拆除或者关闭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注 销决定书或者登记表。

第三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入河排污口信 息化管理工作,组织建立并动态更新入河排污口管理台账,加强入 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登记、排查整治、日常监督检查等信息管理。

第二十五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 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监测。 水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地方应当适当增加入河排污口监测频次。

第二十六条 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大对流域内入 河排污口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有关单位。

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现场检查,必 要时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组织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对地方排查整治工作的指导。

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按照 职责分工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情况纳入入河排污口管理台账。

鼓励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规范化建设标杆工程创建,发挥引 领示范作用。

第二十八条 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应当定期巡查维护排污通 道、口门以及附属设施等;发现他人借道排污等情形的,应当立即向 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并留存证据。

第二十九条 鼓励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加强 入河排污口日常管理维护。

第三十条 入河排污口监测采样点、检查井、标识牌等设置应 当符合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责任主体应 当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规定,在污水入河处或者监测采样 点等醒目位置设置标识牌。

第三十一条 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应当通过标识牌、显示屏、 二维码标识或者网络媒体等主动向社会公开入河排污口相关信息。

第三十二条 入河排污口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 事故时,责任主体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依法向事故发生地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同时采取应急措施切断或者控制事故污染源,拦截、导流、分流事故 污水并进行妥善处置。

第三十三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公众监督举报机 制,鼓励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对入河排污口排污情况等进行监督。

第三十四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 为的,有权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举报。接受举报的生态环境主管部 门应当依法处理,并按照有关规定向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同时为 举报人保密。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入 河排污口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四条第 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的 规定予以处罚:

(一)在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 化价值的水体的保护区等设置入河排污口的;

(二)未经审批擅自设置入河排污口的;

(三)未按照决定书要求设置入河排污口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 规定设置入河排污口的。

第 四 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书、决定书,入河排污口登 记表等文书格式,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依法取得的同意设置入河排污 口决定,本办法施行后继续有效。

第三十八条 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登记、监督管理等涉及国 家秘密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十九条 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登记、监督管理,本办法 未作规定的,适用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的规定。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免责声明
相关阅读
  合肥律师推荐  
苏义飞律师
专长: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电话:(微信) 15855187095
地址: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B座37楼
  最新文章  
  人气排名  
诉讼费用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投诉建议 | 关于我们
地址: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金亚太律所 电话:15855187095 QQ:314409254
信箱:314409254@qq.com 皖ICP备12001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