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机关国家体育总局
发文日期2024年08月23日
时效性现行有效
施行日期2024年08月23日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韦军等4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体医融合,加快构建基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深化体卫融合,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推广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倡导‘运动是良医’理念”。
体医融合是推动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推进健康关口前移的重要措施。体育总局高度重视并积极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部署,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深化体卫融合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一、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相关政策落实落地
(一)2021年10月,体育总局发布《“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强运动防护师、运动营养师等人才培养,建立体卫融合重点实验室,完善运动处方库。”体育总局在充分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关于深化体卫融合的指导意见初稿,将积极争取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支持配合,从制度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推广、示范应用等多方面指导全国各地推进体卫融合体系建设。
(二)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围绕方便居民就医、优化服务提供、简化就医流程、改善服务体验等方面提出10条具体举措,其中包括为首次诊断为或处于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初期的慢性病患者提供运动健身、饮食营养等非药物处方的戒烟、限酒、“三减(减油、减盐、减糖)”等建议,帮助其通过适量运动、健康饮食等方式控制肥胖等危险因素,恢复并保持健康状态。
二、 积极探索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一)体育总局积极推进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2022年底在上海、浙江、湖北、贵州和海南等五省市先行先试开展首批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以“全人群、全周期、智慧化”服务为特色,各地政府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质与健康测评、科学健身指导,提供健身器材、运动康复等服务。部分省市体育部门积极探索与医疗机构合作,为相关人群开具运动处方和运动指导方案,开展运动处方师培训,建设智慧化运动处方系统,打造出可复制、可借鉴的服务模式。
(二)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改善睡眠、控烟、限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限盐、科学就医、合理用药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等服务。
(三)各地方积极推进体医融合示范,如北京市东城区试点建设“科学健身管理门诊”,帮助社区居民形成更健康、更科学的生活方式;上海市杨浦区建立社区运动健康师队伍,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早期症状患者提供专业化业务支撑;江苏省南京市推进体卫融合,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开展运动干预,更好促进居民身体健康,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和肯定。
三、 加强体医融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体育总局整合体育与医疗领域优质资源,初步建立我国运动处方理论体系、标准体系、应用体系和培训认证体系。目前已培训运动处方师近4000名,为开展科学、精准、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提供优质人才支撑。
(二)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相关专业人才培训,协调教育部门指导各类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设置健康管理、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康复辅助器具技术、中医康复技术等相关专业;加强相关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设置全科(含中医全科)、康复医学科等相关专业;制定各专业培训标准和培训基地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全科专业基地、康复医学科专业基地;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进一步修订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版)——全科培训细则》;开展康复医学、全科医学等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13-2023年累计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才320万余人次。
四、 下一步工作思路
体育总局将持续加强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指导地方强化基层体医融合服务,加强体医融合人才队伍建设,共同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体医融合工作机制。明确卫生健康部门和体育部门单位职责,建立多个部门和单位之间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推动解决运动转诊机制、运动健康服务收费、从业人员资质等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二)推动运动处方体系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体育总局共同研究制定运动处方标准和规范,规范运动风险和体质健康评估流程,加强运动处方研发和推广应用;基于居民健康档案和体质测试结果,针对不同年龄层、健康状况和特定疾病预防需求,建立运动处方案例库。
(三)扎实推进示范应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推进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开展健康知识和体育科普宣传,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和课程体系,面向体育和卫生健康领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增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鼓励和引导体育科研人员、医护人员等更多群体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感谢您对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体育总局
2024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