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文日期2024年07月12日
时效性现行有效
施行日期2024年07月12日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委员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民营医疗机构能力提升步伐,共同推进智慧全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提案》收悉,经商中央社会工作部,现答复如下:
一、 工作现状和进展状况
民营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医疗资源有效供给重要力量。2022年3月,我委联合5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支持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地按照国家要求,不断完善社会办支持签约服务政策,推动实现“六个拓展”,持续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签约服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 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为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签约服务创造条件。一是为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财政支持。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纳入政府补助范围,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补助政策。2023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鼓励社会力量办诊所、门诊部、民营医院等,为农民群众提供多元化医疗服务,并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二是支持社会力量开展签约服务。《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在签约服务费、医保报销、服务项目、转诊绿色通道等方面做好政策引导支持,为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服务创造条件,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元化健康需求。西安莲湖区组织辖区189家民营机构医生融入家庭医生队伍开展日常诊疗、教学培训、技术帮扶、慢病指导等服务,同时,为承担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民营机构经考核后拨付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调动民营机构积极性。海南目前有152家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二)关于做实做细签约服务。一是提升家庭医生队伍建设水平。一方面,各地推动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全科医师向专科医师、基层机构向二三级医院、公立机构向民营机构等“六个拓展”,持续扩充家庭医生队伍,进一步提高签约服务供给能力;另一方面,我委自2018年起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重点培训家庭医生等基层医务人员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签约服务等知识技能,提高实操能力。截至2023年,累计培训基层卫生人员71万人,有效提高了家庭医生综合能力。二是党建引领签约服务。重庆沙坪坝区利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站)、养老服务中心等场所建设红岩家医工作站30个,整合利用“健康小区”闲置场所打造“健康小屋”38个,党员家庭医生带头进小区、进楼幢,为居民提供上门医疗服务。三是推进“互联网+签约服务”。各地依托全省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搭建或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线上为居民提供签订协议、健康咨询、慢病随访、双向转诊等服务。新疆哈密为家庭医生配备现代化出诊包、可穿戴健康监测仪等设备,集成签约服务、身份认证等功能,提供在线签约、健康管理等服务,打造“数字家医”。浙江义乌将家庭医生为失能卧床、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定期随访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检查结果与随访包各项监测设备数据相融通,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检查数据与随访信息有机整合。
(三)关于完善签约服务规范和考核体系。一是加强服务质量考核与评价。各地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居民回访等方式,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服务监督评价,将签约服务人数、重点人群占比、健康管理效果、服务质量以及居民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同签约服务费拨付、绩效分配等挂钩。上海市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机制,根据签约居民健康管理效果、初诊转诊效率、合理费用管理等考核结果拨付签约服务费,用于人员薪酬分配。二是健全激励机制。《指导意见》明确,合理测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结算标准,将不低于70%的签约服务费用于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员的薪酬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宁波市建立多元化签约服务费分担机制,每签约一人每年财政补助50元,医保按照一般人群、重点人群分别支付50元、80元,个人自付50元,签约服务费70%以上用于人员分配,实行绩效外发放。
三、 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我委将指导各地深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持续支持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签约服务,扩大签约服务有效供给,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推进有效签约、规范履约,进一步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健康管理服务需求。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4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