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发布日期】 1989.04.04
【实施日期】 1989.04.04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工作文件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1988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9年国家预算的决议
(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经过审议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1989年国家预算,批准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王丙乾所作的《关于1988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9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会议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1988年国家决算。
附件一:
关于1988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9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
--1989年3月21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 王丙乾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在向大会提出1988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9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查。
一、1988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
1988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各级人民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改革和建设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社会生产持续增长,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的工作初见成效。在这个基础上,这一年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国家预算,从资金供应上基本保证了改革、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总的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是比较好的。
根据现在的预计数字,1988年国家财政总收入为2587.82亿元,国家财政总支出为2668.31亿元,收入和支出相抵,财政赤字为80.49亿元。这些预计数字,在将来国家决算编成以后,还会有些变化,但估计赤字数额不会突破预算。
在上述国家财政总收入中,国内财政收入为2457.82亿元,完成预算的101.3%;国外借款收入为130亿元,完成预算的101.6%。国内财政各项主要收入的完成情况是:各项税收2375.8亿元,完成预算的101.8%;企业收入48.66亿元,完成预算的106.5%;国内债务收入131.01亿元,完成预算的100.8%;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资金收入183.59亿元,完成预算的101.6%;其他各项收入164.59亿元,完成预算的115.3%。此外,这一年还拨付了企业亏损补贴445.83亿元,这项补贴是按冲减财政收入处理的,已在总投入中扣除。
在1988年国家财政总支出中,用国内资金安排的支出为2538.31亿元,完成预算的101.2%;用国外借款安排的支出为130亿元,完成预算的101.6%。各项主要支出的完成情况是:基本建设支出619.49亿元,完成预算的97.6%;挖潜改造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143.33亿元,完成预算的117.4%;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项费155.1亿元,完成预算的100.9%;城市维护建设支出100.94亿元,完成预算的113.8%;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479.07亿,完成预算的107.2%;国防费217.96亿元,完成预算的101.3%;行政管理费221.07亿元,完成预算的122.4%;价格补贴支出316.95亿元,完成预算的88.5%。此外,国内债务还本付息支出34.17亿元,国外借款还本付息支出42.64亿元。
在1988年预算执行中,国家财政面临的困难很大,矛盾很多。这一年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经济过热,需求过旺,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反映到财政上,资金供需之间的矛盾突出,财政形势严峻。去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正确地分析了经济形势,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几个月来,国务院结合治理和整顿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抑制需求,调整结构,开辟财源,增加收入,控制支出,加强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发展生产,开辟财源,超额完成了财政收入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围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努力增产适销对路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库存积压,扩大商品流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与此同时,各级财政税务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税收工作,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紧急通知”,坚持依法治税,整顿减免税收,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并努力做好新税开征工作,使工商税收超额完成了任务。在生产持续发展和组织收入工作加强的基础上,这一年国内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预算任务,并且比上年增加195亿元,增长8.6%,基本上实现了增产增收。
(二)保证重点,增加了能源交通、农业和智力投资。1988年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是按国家预算进行控制的,执行结果没有突破预算,同上年基本持平,但对投资结构作了必要的调整。据统计,在基本建设“拨改贷”投资326.85亿元中,用于能源、交通、通讯、原材料等重点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为158.51亿元,约占投资总额的50%,这对缓解能源、交通、通讯、原材料的紧张状况,将会起积极的作用。同时,1988年在财政资金供需矛盾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各级财政还增加了农业投入和智力投资。这一年用于支援农村生产和各项农业建业的支出共1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如果加上国家预算中用于支援贫困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扶贫专款26亿元,合计共181亿元。这一年,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479.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教育事业费27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超过了国内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此外,1988年国家预算其他支出项目中用于教育的经费和基建投资有52.3亿元。当然,目前智力投资还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今后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将继续增加这方面的支出。
(三)进一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调动了地方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在改进财政管理体制方面,主要抓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把税源比较分散的13个地方性税种,如房产税、屠宰税、牲畜交易税、集市交易税、车船使用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农林特产税、契税等,下放地方管理,收入增长的部分全部留归地方使用。二是对收入上解比例比较大的17个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沈阳、大连、哈尔滨、上海、江苏、浙江、青岛、宁波、河南、湖南、广东、武汉、重庆等,分别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财政包干办法。这两项改革,对调动地方积极性,推动各地发展经济,挖掘潜力,开辟财源,增加收入,控制支出起到了促进作用。据统计,1988年下放地方管理的13种地方性税收共入库92.1亿元,比上年增长32.3%;17个收入上解地区实行财政包干后,除个别地区外,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有5个地区的收入增长14%以上。
(四)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全面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根据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的要求,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从严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决定》和《关于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的通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的有关决定,并把这两项工作作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加强领导,组织力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据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统计,1988年全国县以上单位的社会集团购买力,比上年增长1.8%,其中专项控制商品比上年下降9.1%,社会集团购买力增长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在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中,各地区、各部门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先后派出13万多个检查组,59万余名检查人员深入企业、单位进行重点检查。不仅严肃了财经纪律,纠正了某些不正之风,而且也清理收回了一部分财政资金。截至去年12月底,共查出应当上缴财政的款项64.4亿元,已入库42.2亿元。
在肯定国家预算执行情况比较好的同时,我们决不能忽视国家财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国家财政已连续几年出现赤字,而且这两年不仅中央财政有赤字,有些地区也出现赤字,特别是县级财政困难比较大。财政收不抵支,出现赤字,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对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改革的继续深化。今后不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都应当采取坚决的措施,逐步消除赤字,做到收支平衡。二是,企业经济效益不高,产品质量低、物质消耗大、成本费用高的现象相当普遍;企业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增加,再加上企业承包办法尚不够完善,使财政收入的增长受到很大制约。同时,由于这几年减税让利过多,固定资产投资失控,税前归还贷款的数额猛增,资金过于分散,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由1979年的31.9%下降到1988年的19%。这样,就难以集中财力保证改革和建设的重点需要。三是,由于监督管理不严,预算约束软化,加上人们法制观念不强,以致偷税漏税,截留利润,转移资金,以及请客送礼,公费旅游等浪费现象相当严重。我们过去对这些问题认识不足,研究不够,特别是没有很好发挥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和监督作用,这是需要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加以改进的。
二、1989年国家预算草案
根据中央提出的今明两年着重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要求,1989年国家预算安排的主要原则是:在适当集中资金,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坚决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抑制资金需求,压缩财政支出,控制财政赤字。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实质上是一次财政分配结构的调整。在调整中,必须有取有舍,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并且各方面都要过紧日子。
现在提请审议的1989年国家预算草案,财政总收入为2856.8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长10.4%;财政总支出为2930.8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长9.8%;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74亿元,比上年预计赤字减少6.49亿元(注:有些同志建议,应把国内外债务收入作为赤字处理。如果按此口径计算,1989年全国财政赤字为350亿元,比上年按相同口径计算的赤字341.5亿元增加8.5亿元。)。
在上述国家预算总收入中,国内财政收入为2691.8亿元,国外借款收入为165亿元。国内财政收入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各项税收2557.14亿元,企业收入40.04亿元,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资金收入205亿元,专项收入52.8亿元,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收入120亿元,国内债务收入111亿元,其他各项收入127.3亿元。此外,企业亏损补贴521.48亿元,仍按冲减收入处理,已在国内财政收入中扣除。
在1989年国家预算总支出中,用国内资金安排的支出为2765.8亿元,用国外借款收入安排的支出为165亿元。各项主要支出的安排情况是:基本建设支出627.92亿元,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125.83亿元,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173.96亿元,城市维护建设支出103亿元,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513.88亿元,国防费245.5亿元,行政管理费226.64亿元,价格补贴支出409.69亿元,国内债务还本付息支出25.48亿元,国外借款还本付息支出70.2亿元,行政事业单位调整工资增加支出35亿元。此外,总预备费编列25亿元,其中,中央预备费为10亿元,地方预备费为15亿元。
根据许多人大代表的建议,国务院决定,从1989年起对国家预算的编制方法作必要的改进,即在编制国家预算的同时,分别编制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现在提请大会审查的国家预算草案和中央预算草案经大会审议批准后,即按此执行;地方预算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确定的收支指标,进行具体编制,然后提请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1989年中央预算收入为1667.75亿元,支出为1741.75亿元,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74亿元。
中央预算收入中,中央本级收入1222.54亿元,地方上解中央的收入445.21亿元。中央本级收入的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各项税收736.59亿元,企业收入27.74亿元,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资金收入167.83亿元,专项收入52.8亿元,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收入78亿元,国内债务收入111亿元,国外借款收入165亿元。此外,企业亏损补贴199.92亿元,按冲减收入处理,已在收入中做了扣除。
在中央预算支出中,中央本级支出1180.7亿元,对地方的补助支出561.05亿元。中央本级支出的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基本建设支出491.62亿元,挖潜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50.77亿元,地质勘探费33.9亿元,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20.35亿元,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66.07亿元,国防费243.3亿元,行政管理费21.7亿元,国内债务还本付息支出25.48亿元,国外借款还本付息支出70.2亿元,价格补贴支出55.07亿元,行政事业单位调整工资增加支出10.96亿元,中央预备费10亿元。
1989年由国务院确定的地方预算收支指标,收入为2195.31亿元,支出为2195.31亿元,收支平衡。在地方预算收入中,地方组织的收入1634.26亿元,中央对地方的补助收入561.05亿元,在地方预算支出中,地方本级支出1750.1亿元,地方上解中央的支出445.21亿元。这是就全国算总帐来说的,具体到各个地区,有些地方可能有结余,有些地方可能有差额,困难不少。因此,国务院要求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家确定的财政收支指标,认真核算和编制地方预算,并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收入,控制支出,努力做到收支自求平衡,不打赤字预算。
上述国家预算草案,是根据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计算的,同时也考虑了价格、工资改革和调整银行利率影响财政减收增支的因素,考虑了财政上采取政策性措施可以增收减支的数额。这里,我着重说明以下几点:
(一)关于适当集中资金问题。这几年,预算外资金增长很快,预计1988年将达到2270亿元,比1979年的453亿元,增长4倍,而预算内资金增长缓慢,不能保证改革和建设的需要。为了改变目前财政资金过于分散的状况,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增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国务院决定,从1989年起,对所有国营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和地方政府的各项预算外资金,以及城市和乡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按照10%的比例计征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据测算,当年约可征收120亿元。同时,为了调节生产和消费,并开辟新的财源,国务院还确定,今年对彩色电视机、小汽车开征特别消费税;对农林特产税扩大征收范围,适当提高税率;对自筹基本建设投资征收的建筑税,适当调整税率,改进征收办法;对进口关税和海关代征的进口产品的产品税、增值税,改按实际汇率征收,以及其他增收措施,合计约可增加收入131亿元。
(二)关于增加农业投入问题。农业生产对整个国民经济起着极大的推动和制约作用,是增加有效供给、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的基础。为确保今年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棉花、油料生产有较大增长,国家财政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1989年国家预算安排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173.96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加18.86亿元,增长12.2%,中央和地方财政还安排各项扶贫专款29亿元,比上年增加3亿元。同时,国务院决定,今年将适当提高粮食、油料合同定购价,提高棉花收购价,并对国家计划内的议购粮改按市价收购,财政上需增加补贴近90亿元,可以相应增加农民收入。
(三)关于增加智力投资问题。这几年,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增长很快。从1979年到1988年,平均每年增长15.6%,其中教育事业费增长15.3%,大大超过同期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1989年国家预算安排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513.88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加34.81亿元,增长7.3%,其中教育事业费安排298.64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加27.38亿元,增长10.1%。此外,国家预算其他支出项目中用于教育的经费和基建投资有65.36亿元,比上年增加13亿元;调整工资和其他教育补助费增加10亿元。以上合计增加50亿元。在财政相当困难、各方面紧缩支出的情况下,国家对智力投资已尽很大努力作了安排。同时,我们还要求,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在预算执行中,通过努力增收节支,挖掘潜力,尽可能再增加一些教育经费。
(四)关于银行调整利率和实行储蓄存款保值问题。为了稳定金融,增加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控制各项贷款,减少货币投放,国务院决定,从去年9月起,存贷款利率各提高1个百分点,并对三年期以上定期储蓄存款实行保值;从今年2月1日起,对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利率平均提高3.06个百分点,对各类贷款利率平均提高2.34个百分点。采取这些措施,国家财政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据测算,由于银行调整利率和对三年期以上定期储蓄存款实行保值,约净减少财政收入90多亿元,已在国家预算中作了安排。
(五)关于调整职工工资问题。为了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解决由于物价上涨给职工生活带来的困难,并适当解决工资关系中的某些突出不合理问题,国务院决定,在今年适当时候,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增发行政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费补贴,并准备适当解决工资关系中的某些突出不合理的问题;同时,对国营企业普遍推行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主要通过提高经济效益来增加职工工资。采取以上几项措施,国家财政约需减收增支55亿元,其中减少收入20亿元,已分别列入各有关收入项目之中;增加支出35亿元,已在国家预算支出中单独编列,待措施出台后,再分别列入各有关科目。
(六)关于严格控制财政支出问题。这几年,财政支出增长较快,超过了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今年财政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抑制资金需求和控制财政支出方面。国务院确定,今年增加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保证价格、工资改革所必需的资金和必要的农业、教育、科学、国防支出,其他各项支出一般维持上年支出水平,有些项目,如地方用机动财力安排的自筹基建投资、挖潜改造支出和中央财政的某些专款,已作了压缩。
各位代表:1989年国家预算草案,是经过反复测算和研究拟定的,收入打得很满,支出安排很紧,同各方面的需要有很大差距。尽管这样安排,仍有一定数额的赤字,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今年国家财政资金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不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都有很大困难。在预算执行中,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尽最大努力增加收入,紧缩支出,把赤字控制在国家预算确定的数额之内,并力争有所缩小。
三、统一认识、顾全大局,为完成1989年国家预算任务而努力
为了确保1989年国家预算的完成,各地区、各部门必须统一认识,顾全大局,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把治理、整顿、改革同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紧密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一)继续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坚持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是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关键。为了消除经济过热,今年工业增长速度要适当降低,对财政收入会有一些影响。因此,今年收入的增长,主要靠提高经济效益和开辟新的财源来实现。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增产能源和短线原材料,人民生活必需的日用工业品,适销对路的轻纺产品和回笼货币多的紧俏商品,以及出口创汇产品。所有企业都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动力和原材料消耗,节约各种费用,挖掘内部潜力。今年国家要求国营工业企业的原材料、能源消耗降低1%,企业管理费和车间经费降低10%,亏损企业和盈利企业的亏损产品扭亏25%;粮食企业、食品企业亏损补贴要控制在国家核定的指标之内。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这些指标层层落实到企业,严格进行考核。对完不成上述指标的,要扣减企业的留利,扣减部分要相应减少企业的奖励基金。
(二)开辟财源,集中资金,大力组织各项收入。今年国务院决定采取的若干增收措施,主要是开征新税和集中预算外资金。这些增收措施已列入国家预算,而且数额较大,必须逐项落实,保证完成,否则,就会扩大赤字。采取这些措施,必然会影响到各方面的利益,这就需要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坚持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为了保证集中资金、开征新税等项措施的落实,国务院已制定了具体办法,将陆续颁发执行。各地区、各部门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并要加强领导,组织力量,扎扎实实做好征收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增收任务的完成。要坚持依法治税,税收的减免权限主要集中在中央,不能分散。各地区、各部门都无权超越税法规定减免税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按照税法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进行纳税申报,接受税务检查,及时足额地交纳税款。对偷税、漏税、抗税的行为,要坚决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要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各级财税部门要加强征收管理,做好组织收入的工作,严格国家金库入库报解制度,凡是应当上交财政的收入,都要及时足额地收缴入库,任何地区和部门都不得截留和挪用。
(三)控制财政支出,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为了缓解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必须把抑制资金需求,压缩财政支出放在首位,不仅要压缩资金需求总量,而且要调整支出结构,做到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各地区、各部门都必须按国家预算确定的支出指标,严格进行控制,执行中只许节减,不许超过。今年地方用机动财力安排的自筹基建投资和挖潜改造资金,要在上年预计执行数的基础上,各压缩20亿元,并分配下达到各地区,严格按压缩指标控制,不得突破。今年的社会集团购买力,要在上年压缩的基础上,再压缩20%,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压缩指标的实现。要严格禁止随意增设机构,增加人员编制。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认真清查楼堂馆所,该停建的停建,该缓建的缓建,坚决不上新的项目。要压缩各种会议,制止用公款请客送礼、游山玩水、化公为私等挥霍浪费行为,要刹住乱发奖金、实物、补贴的歪风。
(四)深化财税改革,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对地方实行的各种形式的财政包干办法。今年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积极试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企业完不成承包任务的,要用自有资金来弥补,不能包盈不包亏。同时,要选择一些地区和企业,对国营企业试行税利分流的办法,即调整所得税税率,把税前还贷改为税后还贷,实行税后利润承包。国家对地方继续实行各种形式的包干办法。今年价格、工资改革和银行利率调整对财政的影响,按现行财政体制由中央和地方分级承担;对企业的影响,也不调整包干基数,由企业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经营责任制,挖掘潜力,提高效益来自行消化。
(五)强化预算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国家预算、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经各级人代会批准以后,必须严格按预算办事,以强化预算约束力。任何单位和领导人都不能在预算确定之后,任意批条子,开口子,想加钱就加钱,想开支就开支,随便增加新的项目,出台新的措施。要整顿财务收支和成本开支范围,对于乱摊乱挤成本的,擅自提高专项基金提取比例的,滥发奖金、补贴和实物的,都要及时检查纠正。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也不得向企业摊派资金和物资。要整顿财政补贴,对各种价格补贴和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必须实行严格的定额补贴和总额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在今年下半年适当时候,要继续组织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并且要总结经验,把大检查同治理、整顿工作结合起来,健全管理制度,严格财政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都要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同各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
各位代表:当前国家财政面临的困难很多,任务很重。但是,我们也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我们已有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有过去经济建设奠定的物质基础。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圆满实现1989年的国家预算任务,把我国的改革和建设事业推进一步。
附件二: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1988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9年国家预算草案的审查报告
(1989年3月30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慕华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89年3月21日听取了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王丙乾所作《关于1988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9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各代表团进行了审议。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们审议中提出的意见,进行了讨论,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根据预算报告中的预计数字,1988年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都完成了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家预算。收入完成预算的101.3%,支出完成预算的101.2%,财政赤字预计不会超过批准预算中所列的80亿元。
财经委员会认为,当前国家财政面临着不少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国家财政收不抵支,已连年发生赤字,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一个因素。二是资金过于分散,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进一步降低,1988年由上年的21.6%降为19%,严重削弱了国家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与此同时,预算外资金1988年已增加到2270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财政收入的92%,比重显然过大。预算外资金的膨胀,是基建投资和消费基金失控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收入流失和支出中的浪费现象相当普遍。全国财务大检查的情况表明,偷税漏税、挤占成本、截留利润、乱摊费用、侵占国家财政收入以及挥霍浪费资金的情况十分严重,财政纪律松驰。这不仅造成国家资财的损失,还败坏了社会风气。四是经济效益不高,财政亏损补贴负担加重。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所确定的降低生产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的指标,以及减少企业亏损的指标,都没有完成。企业亏损补贴超过了预算。以上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作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内容,认真地研究解决。
二、国务院提出的1989年国家预算草案,财政总收入为2856.8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长10.4%;财政总支出为2930.8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长9.8%;收支相抵,赤字74亿元。财经委员会认为:(一)这个预算基本上体现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要求,是一个控制财政支出和开始调整财力分配结构的预算。这样安排不可避免地触及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利益,这就需要大家从全局出发,小局服从大局,共同承担困难,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这是实现1989年国家预算的重要保证。(二)这个预算在财政紧缩中增加了农业、教育和科学等方面的支出,并安排了工资、价格补贴方面所必需的资金,其他各项支出基本上维持上年的水平。对社会集团购买力提出了进一步压缩的要求。这些都是实行紧缩方针和调整支出结构所必需的。(三)1989年预算的编制方法作了重要的改进,即在编制国家预算的同时,分别编制了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这样做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与增进预算的透明度。为了进一步改进预算制度,还应当把经常性财政开支与投资区别开来,要积极进行准备,尽早实行复式预算。(四)预算草案中所列各项收支数字,基本上兼顾了目前资金的需要和国家财力的可能。其中所列预备费25亿元,只占支出总额的0.8%,比重偏低,需要在预算执行中力争收入有所超过,以增强国家的机动财力,保证预算执行的稳定性。
财经委员会认为,总的看来,国务院提出的1989年国家预算是可行的。同时,要完成这个预算,任务也是艰巨的。财经委员会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王丙乾所作的《关于1988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9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国务院提出的1989年国家预算,并建议在1988年国家决算编成后,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同时,财经委员会建议,除了1989年国家预算中已增加的教育经费50亿元外,在预算执行中,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要通过努力增收节支,挖掘潜力,尽可能再增加一些教育经费。
在1989年国家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定期进行检查,并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汇报执行情况。如有重大调整,应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三、我国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正在进行,今后的任务相当艰巨。今年的财政仍然很困难。形势是严峻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经过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已显著增强,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潜力很大。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财政困难的状况是能够逐步扭转的。为了实现1989年国家预算,财经委员会建议:
第一、要认真落实各项增加收入的措施,并强化税收的征管工作,坚决杜绝财政收入流失。依法纳税是一切单位和公民应尽的义务,要广泛进行爱国纳税的宣传教育,增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对偷税、漏税和抗税不交的,要依法惩处。
第二、要认真加强对支出的管理。各项开支都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对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要坚决查处。
第三、狠抓经济效益,努力扭亏增盈。今年必须在认真贯彻产业政策、狠抓生产结构调整的同时,努力抓好科技开发与成果的应用,积极改善企业的外部环境,禁止向企业乱摊乱派。对企业的消费基金,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企业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克服以“包”代管的现象。在经济的整顿与治理中要出效益,出财源,增加财政收入。企业要努力为国家多做贡献。
第四、严格按预算办事,依法理财。预算批准之后,从中央到地方都不准开减收增支的口子。要纠正任意批条子的做法。预备费的动用必须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
第五、健全财经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坚决改变目前纪律松驰的状况。对于违反财经纪律的,对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损失浪费的,一定要严肃查究,决不能姑息纵容。财税干部必须依法办事,廉洁奉公。
第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廉洁从政,克勤克俭,反对一切铺张浪费行为。
以上意见,请予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