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合肥市农业委员会 【发文字号】 合农[2013]31号
【发布日期】 2013.02.26 【实施日期】 2013.02.26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规范性文件
【法规类别】 会计综合规定
合肥市农业委员会关于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双百双超”工程的实施意见
(合农〔2013〕31号)
各县(市)区农委(农林水务局):
为加快推进我市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决定在全市实施高效农业“双百双超”工程。为此,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支撑,按照“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形成规模,拓展功能”的原则,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市高效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品牌化,全面提升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开创具有合肥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二)主要目标。(1)双百工程。到2017年,一是重点培育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十大特色主导产业。即培育设施草莓、蔬菜、西(甜)瓜、茶竹桑、苗木花卉、园林水果、生猪、家禽、淡水产品等10大年产值分别超10亿元、总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主导产业。二是着力培育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三大新兴产业。即:种子种苗产业产值突破40亿元,旅游休闲农业产值突破30亿元,现代农业服务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2)双超工程。到2017年,蔬菜园艺产量、产值分别超出粮油作物产量及产值;高效农业的面积和产值分别占耕地面积的60%和农业总产值的80%。
二、主要任务
(一)以特色化为重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以“三环三沿”为突破,深入实施“草莓南下、苗木北拓、水生蔬菜环湖扩张、瓜豆沿岭东扩西延、设施农业沿带成带、特经产业依山发展、园区集聚成块、拓展农业功能”等八大农业结构调整战略,改造传统农业,提升特色农业。环城区域大力推进景观农业、园区农业、森林公园等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环巢湖区域按照“主攻蔬菜园艺、规范畜禽养殖、发展渔业经济、建设生态湿地、打造景观长廊”要求,着力促进现代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环新桥机场区域联动秸秆禁烧促进结构调整,加快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沿江淮分水岭区域,坚持岭区综合治理、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加快草莓、南冬瓜等节水旱农作业迅速发展。沿丘陵山区重点推进茶叶、蚕桑等特色农业发展,大力开发林间经济。
(二)以规模化为重点,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合理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经营权向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集中,促进土地、资本、科技等要素集聚,建设一批连片百亩、千亩、万亩以上的高效农业基地,推动规模生产,提高规模效益。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富民强村工程,坚持基地连片开发、产业板块覆盖,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带和产业群建设,推动“一村一品”向“多村一品”,“一乡一业”向“一县一特”转变,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板块经济,形成县有大板块、乡有专业基地、村有特色产业的板块发展格局。
(三)以设施化为重点,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发挥我市资源丰富和省会城市消费市场两大优势,突出抓好优势产业、优势基地和市场经营主体建设。突出抓好设施蔬菜、设施瓜果、设施食用菌、设施花卉等主导产业发展,力争设施蔬菜发展到25万亩,设施草莓、设施葡萄、设施西(甜)瓜分别发展到20万亩、5万亩、5万亩,设施食用菌发展到2万亩,设施花卉突破3万亩。优化整合各种资源,打造“两环五带十区” 规模设施农业基地,其中:两环以环城和环巢湖区域集中连片建设为重点,按照“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建设原则,集中建设发展一批设施蔬菜、瓜果、花卉生产基地;五带以长丰北部、合铜路、店白路、店忠路、环湖北岸为重点,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依托现有发展基础,按照以点连线、以线连片、以片连带建设原则,发展一批“千亩连片、千栋连建”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十区在肥东长临河和撮镇等10个区域,以现有的省、市现代特色农业园区为载体,按照集聚、集群、集约的建设原则,重点发展10个面积在万亩以上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
(四)以生态化为重点,全面拓展农业功能。全面加快环巢湖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秉持“生态为本,效益为先”,全面构建“一带三区五大板块”生态农业发展格局,充分展现环巢湖“稻海麦浪、碧波鱼跃、水清岸绿、蔬果飘香”的江淮鱼米之乡特色,争创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的新典范。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步伐,创新发展方式,全面构建主体主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能、节药和循环农业技术,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通过实施“湿地生态修复、水生植物修复、渔业生态修复、林业生态修复”等措施和途径,全面推进生态保护,优化农业自身环境,提高农业对生态的贡献率。推动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环城、沿湖、依山、戏水”四大休闲农业集聚带。
(五)以产业化为重点,扶持培育新型主体。大力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和现代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化。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发展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实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工程,提高农民合作社运行质量;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坚持“引外龙、扶强龙、培小龙、育新龙”四措并举,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地发展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效益百万、经营千亩、服务万户”的龙头企业集群。树立“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推进农业上下游产业、前后环节的对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种子种苗供应、农机作业、农资供应、动植物疫病防控等现代农业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推进农业产加销各环节紧密对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进一步完善“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加工营销、统一品牌、统贷统还有机结合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建立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导,对上联结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对下联结农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横向与粮食收储加工企业、保险公司签订生产订单和保险合同,要素集聚、生产高效、服务到位的农业规模经营体系。
(六)以标准化为重点,推进产业品牌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快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格全程监控,加强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加强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监控,努力做到“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测、销售有标牌、质量可追溯”。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和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产品“按标生产、按标上市、按标流通”。到2017年,全市“三品”认证总数突破1000个,规模农产品基地三品认证率达100%,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50个,基地面积突破200万亩。积极申报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著名商标、名牌农产品,对具有区域性、同质性的优势产品,引导生产主体联合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力争创建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和10个区域性公共品牌,全面打响庐字号、巢湖牌特色农产品品牌。
(七)以园区化重点,促进要素集约集聚。按照“政府推动,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总体思路和“特色产业园区化、新建园区产业化、园区主体企业化”的总体方向,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整治、高标良田建设和农村产权改革成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资金,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建设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高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促进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向园区集约集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农业的核心增长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充分发挥我市农业科研机构多、人才集聚的优势,率先建立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每个主导产业依托市级以上农业科研机构建立1个市级产业研发中心,建立一批科技孵化器,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将实施高效农业“双百双超”工程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工程,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大力推动。要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完善政策体系。积极争取中央及省财政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加大对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投入导向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健全以“财政资金投入为导向,三资投入为主体,项目建设为纽带”的多元农业发展投入机制,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大公司和大项目入驻我市,切实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后劲。
(三)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土地利用方式,积极推行整区、整乡镇、整村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科技、工商资本、工程技术等先进要素集聚。创新农村投融资服务,组建市、县(市)区两级农业投资公司,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等抵押融资,切实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融资问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农业设施,与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开展多形式的联合和合作,拓展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开发建设渠道,破解农民投资不足瓶颈。创新发展现代营销,大力推进市企对接、银企对接、科企对接、企企对接。
(四)加强基础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各级财政资金,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治、现代农业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促进设施农业连片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
(五)强化项目推动。继续强化农业项目工作,围绕全产业链配套,重点谋划、包装、推进一批建设起点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大,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农业项目。进一步抓好重点项目服务和保障,全力推进在建、续建和已批准项目建设,以大项目的引进和实施催生产业的提升发展。
(六)开展绩效考核。将实施高效农业“双百双超”工程纳入对各县(市)区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考核。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大对高效农业“双百双超”工程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推进。
合肥市农业委员会
2013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