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合肥市政府 【发文字号】 合政[2012]118号
【发布日期】 2012.06.26 【实施日期】 2012.06.26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规范性文件
【法规类别】 国家计划,电子商务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合政〔2012〕11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合肥市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合肥市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区域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科学编制合肥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促进本市电子商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依据《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合政〔2011〕30号)、《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合政〔2011〕113号),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合肥电子商务总体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应用的覆盖面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和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网上零售快速发展,团购、网上竞拍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部分业态已经达到沿海发达城市的水平,在推动合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电子商务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城市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网络使用率和网络购物率逐年上升,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2011年12月,全市本地光缆纤芯长度达295.7万芯公里,骨干网市际出口带宽达到320G;互联网用户数约为85.6万户,其中市区用户数61.5万户;全市网络经济户口数达4.4万个,其中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法人20245个,在线购物网站27个,网店15392个,综合信息发布网站158个,互联网接入及技术服务网站240个。
电子商务交易额从无到有,呈快速增长的态势。2011年,我市B2B交易额约为699亿元,B2C和C2C零售额约为30亿元。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逐步拓展,涌现了一批如中国(合肥)棉花商务网等B2B交易平台和安徽朗坤物联网等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万家热线、合肥热线等一批门户类网站对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发挥了先导性作用。合肥(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二)电子商务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
一批大宗商品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通过应用电子商务,努力拓展海外营销网络,促进了内外贸易的融合发展。一批工贸企业通过阿里巴巴、环球国际、中国制造网等网站将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集中在电子平台上,大大提升了企业拓展市场的能力。传统商贸企业通过积极拓展电子商务领域,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加速了升级换代的进程。安徽进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已连续举办七届,通过“网上交易、网下对接”,累计实现意向成交4.6亿美元,实际成交1.6亿美元。
(三)电子商务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
电子商务打破了部门之间和产业之间的界限,推动产业跨部门、跨行业延伸,不断催生新的增值服务。徽商钢市网、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网、中国(合肥)棉花商务网等平台积极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将上游生产和中下游服务连接起来,大大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运用现代技术,促进了生产与设计、生产与营销、生产与服务的分离和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也不断提高,如江淮汽车、合力叉车、美菱等企业均成为应用电子商务改造物流和供应链、建立网上交易平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典型。
(四)电子商务促使金融业创新发展。
以安徽银联等企业为龙头,打造“线上银联”,培育电子支付市场,建立了网上银行卡交易转接清算平台的银联在线支付系统,该系统可提供网上购物、公共事业缴费、企业集成支付等诸多互联网支付服务。据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统计,2011年安徽银联成功联合产业各方大力推广银联在线支付,顺利实现与徽之尚网上商城、路歌网、安广网络等几十家企业签约互联,全年实现互联网交易笔数233万笔、交易金额22亿元。
(五)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我市于2011年首次出台对企业电子商务的扶持政策,2012年又进一步扩大支持范围。市、县(市)区政府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2011年1月16日,安徽易商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安徽省电子商务产业园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皖政秘〔2011〕14号)。2011年12月23日,合肥(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这是全省第一个由区级政府主推、面向国内外承接产业转移的专业性电子商务园区,目前已有派蒙国际、讯鸟软件、同能阳光等一批境内外重点企业入驻或签约入驻。
二、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合肥电子商务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正确分析发展形势,就是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大胆创新发展思路,奋力推进合肥电子商务发展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一)机遇。
1、全球和全国电子商务的加速发展有利于提升合肥电子商务水平。
全球电子商务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全球互联网使用人数迅速增加,2010年电子商务用户数达到6.93亿人,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数的42%。2010年12月底,全球网站数量为2.55亿个,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部分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把电子商务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电子商务实现跨区域、跨经济体并向全球化延伸,世界范围内的电子商务规模急剧扩大,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已呈现出美国、欧盟、亚洲“三足鼎立”的局面,仅在美国,电子商务就已成为一个年产值1500亿美元的产业。从国内来看,自2009年以来包括网络购物在内的电子商务逆势上扬,2010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4.5万亿元,同比增长22%;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231亿元,同比增长97.3%,成为拉动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的重要途径,成为引领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已成为国内发展电子商务的领军城市,中西部的武汉、成都、重庆也在大力扶持电子商务发展。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网络消费者数量将激增至3.29亿人,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并且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和随之而来的购买力的扩大,电子商务、搜索、网络广告将迎来黄金时期。这为合肥加速发展电子商务创造了新的机遇。
2、全国和全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不断拓展合肥电子商务发展空间。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十二五”期间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经济发展,电子商务发展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安徽省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5110.30亿元,同比增长13.5%,比全国水平高4.3个百分点,排名14位,位居中部第二位。据艾瑞网监测,2010年中国网购订单增长安徽省排位全国第一,全年下单5041.2万笔,同比增长487.6%,合肥市占其总量的70%以上。目前,国内一些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看好合肥的区位、交通、人才、市场优势,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国家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基地、合肥经济圈建设等政策叠加的机遇,把合肥视为承载其业务发展的大枢纽。这为合肥加速发展电子商务带来了新的动力。
3、“智慧合肥、无线城市”建设有利于加速合肥电子商务发展跨上新台阶。
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移动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技术更加成熟,形式更加多样,合肥及合肥经济圈在未来五年将大力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这必然为合肥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难得契机。智慧城市的创建,将有力地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三网融合”,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共同发展,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基础环境。实施电子商务行动,推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紧密结合,是合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又将促使电子商务的应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二)挑战。
电子商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进入了“淘汰赛”阶段。合肥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起步较晚,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如一些单位和企业对发展电子商务的认识不够高;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弱,缺乏龙头企业;多数行业网站仍处于信息发布等初级阶段,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单一;传统工商企业有资金,但缺乏人才和市场的支持,新兴电子商务企业有人才,但缺乏资金和环境的支持;金融服务及其电子化水平不高,支付体系尚未普遍形成多元化格局,网上支付、结算存在风险;网络市场的诚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物流配套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这些都是合肥加速电子商务发展必须应对的挑战。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比翼齐飞,着力构建覆盖和影响周边区域的电子商务市场体系,着力发展区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型电子商务,优化电子商务产业链,推动电子商务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全面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为合肥“新跨越、进十强”做出更大贡献。
总体目标:建设与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特大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企业和居民高度参与,业态丰富、技术先进、流程合理、服务优良、人才聚集的全国电子商务产业承载和集聚基地,努力把合肥打造成为全国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城市。
预期目标:
--合肥电子商务年零售总额超过300亿元,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10%。
--创建5个要素集聚、政策创新、产业集中度高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引进10家国内百强电子商务企业,培育10家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地电子商务企业(简称“合肥市电子商务511发展计划”)。
--传统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运用电子商务手段不断探索新型贸易和供应链模式,加速电子商务与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橡胶轮胎、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在全市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推动90%规模以上企业、60%以上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促进电子商务产业成为我市重要的新兴产业;完善物流、支付、信用、信息安全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立电子商务行业标准;优化政府行政和社会管理体制,促进城市基层社区服务和电子商务产业的融合。健全市场规范与监管机制。
--电子商务各类人才集聚。构建电子商务发展梯次型人才队伍,加强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建设一批实践基地,重点推动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的集聚,促进电子商务领域创业并带动就业。
四、发展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市电子商务应用要按照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分类推进和协调发展相结合、鼓励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发挥电子商务的先导性带动作用,推进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努力提高行业的覆盖率和渗透率。
电子商务发展重点领域是:
(一)先进制造业。
加快推进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橡胶轮胎、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推动八大领域信息应用服务相互对接;依托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深化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等传统产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推动行业内的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向专业化、国际化方向拓展深化;推动企业集团内部的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及与外部平台的对接,实现全球环境下的内外部资源集成和最佳利用;鼓励大型骨干企业发展总集成、总承包、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产品研发、专业维修等制造业外包服务的电子商务,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
(二)社区服务业。
以服务社区为目标,提升社区信息化服务水平,运用电子商务手段整合全市家政服务、居家养老等各类民生服务资源,融合社区代购、家政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培训、公用缴费等服务项目,构建直观互动、方便快捷、规范可靠的公共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传统家政服务向现代家庭服务模式的转变,全面提升社区服务品质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打造“宜居城市、幸福生活”服务品牌。
(三)商贸流通业。
积极推进B2C模式在全市大中型工商企业的应用,鼓励家电、汽车、百货等工商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通过掌握消费者在线购物需求和行为模式,发挥其供应链资源和品牌优势。
推进电子商务B2B模式在钢材、蔬菜、苗木、棉花、油料等大宗商品市场的应用,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作用,实现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的结合;实现大宗商品市场交易数字化和网络多元化,运用电子商务加快对现有商品交易市场进行整合和提升,改变多、散、小的现状,切实转变市场交易方式,进一步提高中国(合肥)棉花商务网、徽商钢市网、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网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
积极转变零售业流通方式和经营方式。通过建设网上超市、网上百货店、网上专卖店、网上大卖场等,实现电子商务与现代连锁业的有机结合,深化电子商务在邮购、直销等其他无店铺销售中的应用,探索电子商务在拍卖、典当经营中的应用。推进大型批发市场、市级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开展网上推介宣传和商品交易活动。
积极转变中小零售企业和服务企业的流通方式和经营方式。建立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基础,以手机、笔记本电脑为用户终端,以社区为区域基础的高效、互动、本地化的O2O(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以O2O商业模式在全城的成功运用,推动B2C、C2C等模式在合肥的发展。
(四)文化旅游业。
积极推动文化领域电子商务的发展,结合文化事业的改革,扩大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图书、移动多媒体等市场营销规模,推进各类文化用品网上销售。积极发展动漫游戏产业,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推广发展集电视媒体、数字出版、网络购物、产品直销于一体的商业模式,促进文化配送平台的发展。
积极打造“互联网+呼叫中心”的旅游新业态,在票务预定系统、分销渠道、客户关系管理以及支付手段等方面应用电子商务。支持建设境内外信息资源丰富、服务便捷的品牌旅游专业平台,鼓励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向专业化、个性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促进面向社会的旅游信息共享和服务,基本建立信息全面及时、服务渠道多元化的合肥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体系。
(五)金融服务业。
促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业的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推进金融领域中的电子商务应用,创新金融电子商务产品,建立金融咨询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金融服务企业。积极发挥安徽银联的网上支付功能,重点推进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和应用,引进具有区域领先地位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培育3-5家本地第三方支付企业,发挥其在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的骨干作用。探索外汇管理便利化,推动跨境支付和跨境交易。加强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控制,为其他领域电子商务交易提供资金结算与转账服务。
(六)现代农业。
探索电子商务服务“三农”模式,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结合建设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城市,建立统一高效的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平台,使之成为农产品食品安全、信息汇集、供需对接和价格发布的中心。完善农业企业ERP系统和物联网系统,推进农产品网上产销对接、农商对接、农超对接等工作,鼓励周谷堆市场建立电子化交易平台。
(七)对外贸易业。
促进对外贸易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从第一代向第二代转变,从主要以展示信息为主向帮助用户实现在线交易的转变。鼓励外贸企业加快建设信息撮合、询盘报价、电子合同、电子结算、贸易融资、通关物流等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对外贸易业务全流程和全过程的无纸化,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积极推进大通关建设,进一步推动口岸电子税费系统建设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服务贸易、离岸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业态的发展。
五、主要任务
围绕电子商务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大力实施“八大工程”:
(一)环境优化工程。
探索建立电子商务规范标准体系,针对电子商务交易、信用、物流、供应链协同、融资服务等环节,制订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开放性、兼容性的规范、标准,维护电子商务交易秩序,防范交易风险。建立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和统计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电子商务统计,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反映我市电子商务发展总体规模、结构变化、发展水平、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为政策制订提供可靠依据。创新政府监管模式,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加强针对电子商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建立网上投诉、纠纷调解和仲裁等交易处理机制;鼓励行业组织和机构参与制订电子商务信用规范,指导建立电子商务纠纷投诉与调解机构,加强消费监督;积极支持领军企业参与建立覆盖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的全国信用信息数据库,鼓励电子商务信用信息与其他领域信用信息共享;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按照独立、公正、客观原则,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经营主体开展信用评价与认证服务;支持开展行业自律。鼓励电子签名、电子发票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完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结合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等建设,鼓励整合利用现有物流配送资源,建设物流信息协同服务平台和共同配送中心。着力解决报关、结汇、退税等瓶颈问题,支持电子商务运营企业与国际接轨。
(二)普及应用工程。
加快推进家电、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冶金等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大力深化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依托对外贸易领域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的优势,推进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转变贸易方式。鼓励市内商贸集聚区、大型商场、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和专业市场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应用电子商务促进传统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引导支持网络零售平台向中小流通企业开放;鼓励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城市旧货交易,向城市社区提供家政与日用消费品服务。支持建立外派劳务等服务贸易平台,加快推进运输、旅游、工程承包与建筑、计算机和信息、专有权使用和特许经营、文化、教育、医疗、体育、金融保险、分销等服务贸易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探索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的新途径、新模式,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的支持力度,拓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加强网上购销对接,提高信息服务成效。充分利用肉类蔬菜追溯体系试点建设,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新追溯模式和流程,提高追溯精度。加强与百度的合作,利用“百度推广”平台,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三)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编制物流发展规划,统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仓储配送能力。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具备综合配送能力的骨干物流企业,鼓励发展城乡综合配送网络,充分运用运输管理系统(TM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仓储管理系统(WMS)等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加快支付服务手段创新,加强在线支付体系建设。积极引进第三方支付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面向消费者的电子钱包、手机支付等新型在线支付产品,尽快形成由网上支付、移动支付、预付卡支付以及其他支付渠道构成的新型综合支付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网上信贷和网上支付业务,鼓励商业银行与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大力发展网络支付金融服务。
(四)模式创新工程。
建立电子商务创新服务体系,鼓励电子商务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商业模式、商业业态创新。加快国内外电子商务主体机构的集聚,形成电子商务“总部经济”新元素,吸引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和功能性分支机构落户合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强技术应用与商务模式创新的有效结合。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射频识别等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解决商品交易中的海量数据计算及利用、食品冷链物流、商品精细化管理等问题。依托合肥(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合肥滨湖新区国际金融后台基地、高新区浪潮云计算中心、安徽朗坤物联网基地等载体,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创新工程,支持成立电子商务创新联盟。重点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数据产业、商务地理信息系统、商品服务追溯系统等。解决电子商务经营创新、管理创新、市场拓展与企业财务盈利等关系问题。初步建立电子商务创新服务体系,营造电子商务创新的良好环境,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创新实践活动。
(五)平台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集中主要力量,大力发展和培育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骨干示范带动作用。以安徽白马服装市场、周谷堆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粮油棉花、钢材家电等交易平台为基础,建设一批有影响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专业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兼并联合、企业上市、政策支持等多种方式,打造一批十亿元级、百亿元级的大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具有信息展示、电子交易、电子结算、贸易融资、通关物流、中介服务等功能的电子商务贸易平台。建设网上进出口商品交易平台,实现贸易全环节信息服务功能,为政府部门决策咨询和企业开拓市场服务。鼓励中小企业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支持B2B、B2C等各类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
(六)集聚区建设工程。
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按照产城一体、差异发展的理念,建设高水平的电子商务集聚区,集聚国内外的优质电子商务企业,扶持电子商务重点企业和示范企业的发展,形成集聚发展效应。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共建机制,建立完善电子商务集聚区。以合肥(蜀山)国际电子产业园、安徽电子商务产业园(肥西)、合肥滨湖新区国际金融后台基地、高新区动漫和数字出版基地等为基础,结合省级工业园区和大型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以及合肥出口加工区、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区、巢湖经济开发区、临空产业园等发展,规划建设五个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区以商务楼宇为主,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的楼宇集群。把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总部经济”汇集、创业企业孵化、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等重要基地。培育和形成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
(七)人才培养工程。
制订电子商务人才行动计划,结合实施《合肥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百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工程”,大力吸引和培养电子商务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重视电子商务学科教育,支持在肥中、高等教育机构优化电子商务教学科目,支持校企合作创建电子商务创新基地和实践基地,培养多种类型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发挥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电子商务培训认证体系,开展面向企业和市民的电子商务培训,普及电子商务知识,将合肥建成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人才教育高地。
(八)对外合作工程。
加强与国内外电子商务机构的沟通合作,联系国外政府部门、商会、研究机构等组织,建立电子商务对外交流与合作网络。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的对外合作,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加境内外展会,适时举办中国(合肥)电子商务高峰论坛,推动电子商务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的广泛交流与推广。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国际标准和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修订。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合肥市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协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强化商务主管部门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指导作用,完善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形成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合力,及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习惯思维方式,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关系,全方位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积极发挥县、(市)区政府的作用,根据自身区域定位和产业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和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开展电子商务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电子商务应用意识,宣传推广电子商务重点企业和示范企业。
支持建立电子商务协会、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 充分发挥各级电子商务协会、学会、产业联盟等中介组织作用,鼓励中介组织开展行业自律,支持中介组织提供电子商务政策与技术咨询服务、开展国内外电子商务学术与科研交流、帮助电子商务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鼓励建立电子商务专家咨询机制,发挥电子商务专家的指导与咨询作用。
(二)政策保障。出台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实行政策聚焦和工作聚焦,破解本市电子商务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瓶颈问题,加强财政税收、贷款融资、土地规划、人才培养、政府监管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大力扶持本市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统计方法和统计体系。
(三)资金保障。加大本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各类担保资金向电子商务倾斜,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发挥财政资金政策的作用,通过搭建融资平台,支持各类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与电子商务企业进行资本对接,拓宽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渠道,解决其成长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
(四)人才保障。通过“筑巢引凤”,大力集聚海外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推动本土人才不断涌现。
构建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有效激励机制,针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创新创业需求,制定相关人才政策,为电子商务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就业、创业等方面配套服务政策。逐步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资质评定、职业资格分级等评价体系。
附件:
“十二五”合肥电子商务发展的五大产业集聚区
序号
名称
概述
推进单位
备注
1
合肥(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
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22平方米,分四期建设,规划建设办公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培训中心、咨询顾问中心、会议中心、采购中心、大学生创业基地、企业电子商务外包基地、电子商务配套服务基地等多个功能区。同步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和公租房建设,将其打造成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基地。
蜀山区政府
蜀山经济开发区
2
安徽电子商务产业园
园区占地100亩,规划建筑面积10万平米,计划总投资7亿元人民币。园区重点建设家电分销电子商务平台、UPS共享服务中心和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等项目。
肥西县政府
安徽易商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3
中国(合肥)动漫创意电子商务产业园
园区占地308亩,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总投资16.5亿元。以动漫原创、网络游戏、影视制作、数字技术、软件外包、研发设计、人才培训等为重点,打造功能齐全、有较强辐射力的综合性电子商务基地。
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
4
滨湖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
以国际金融后台基地为依托,以金融产业高度集聚为目标,促进电子商务生态链发展。重点推动电子商务和金融融合发展,着力发展数据处理中心、呼叫中心、灾备中心、第三方支付创新产品开发中心等电子商务新业态。
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5
高新区云计算产业园
以政务云、医疗云为重点,利用高新科技产业的聚集,推动电子商务中云计算的产业化应用,推动其成为国内电子商务产业的技术支持后台。
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
浪潮集团
“十二五”合肥电子商务发展的部分重点项目
序号
名称
概述
推进单位
备注
1
万家热线O2O模式综合项目
基于“万家热线”城市门户网站,以“掌上合肥”手机端、“万家商城”O2O模式、“惠生活”B2C模式为支持,促进电子商务和传统商贸服务业的相互融合发展。
安徽大尺度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2
合肥市家政服务业基地项目
通过采用网络、信息等新技术手段,改造传统行业,立足合肥,服务全省,推动家政产业各业态的集聚,促进电子商务和家政产业的相互融合发展。
合肥三仁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3
智慧合肥、无线城市”工程项目
从通信运营出发,以无线城市建设为支撑,促进电子商务和工商业的相互融合发展。最终实现“无所不在的无线网络、无所不有的信息服务,随时、随地、随需的电子交易平台”。
中国移动安徽公司
4
百大易商城、商之都徽之尚B2C模式项目
从百货店、超市出发,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零售业的融合发展。力争形成消费者与商家广泛参与、多元化、互动式电子商务平台。
合肥百大集团、安徽商之都
5
合肥市居家养老O2O模式服务平台项目
依托“12349”呼叫中心平台搭建居家养老的基础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建设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
合肥市信息服务技术公司
6
安徽白马服装市场综合电子商务平台项目
依托安徽白马服装城实体市场,建设集电商咨询、运营托管、营销推广、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安徽白马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7
“合肥热线”房地产家居网络营销及宝类产品服务平台
以面对中小型商家的“家居宝、婚庆宝、教育宝、售车宝、旅游宝”等商务平台为支持,促进电子商务和城市生活各业态的相互融合发展。力争从单一线下模式演变为移动互联电子商务平台。
合肥肥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