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律师查询 法规查询    合肥律师招聘    关于我们  
合肥律师门户网
刑事辩护 交通事故 离婚纠纷 债权债务 遗产继承 劳动工伤 医疗事故 房产纠纷
知识产权 公司股权 经济合同 建设工程 征地拆迁 行政诉讼 刑民交叉 法律顾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法规查询 » 地方法规规章 » 正文
(2012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全市自主创新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 www.055110.com   日期:2015-05-20   阅读:
【发布部门】 合肥市政府 【发文字号】 合政秘[2012]65号
【发布日期】 2012.04.19 【实施日期】 2012.04.19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规范性文件
【法规类别】 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全市自主创新工作要点的通知
(合政秘〔2012〕6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12 年全市自主创新工作要点》已经市自主创新领导小组2012年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九日

2012年全市自主创新工作要点

  为推进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根据安徽省自主创新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12年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工作要点的通知》(皖创新组〔2012〕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此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提升转型发展能力,以发展新兴产业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主线,围绕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总数突破千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千亿的“双千目标”,重点实施“五个一百”计划(即:培育100户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新建100个研发机构、推进100项重点研发项目、转化100项重点科技成果、集聚100名高层次创新人才),争取在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上取得新成效,推动全市自主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目标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900亿元,增长3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900亿元,增长40%;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数突破1000户;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42亿元,增长25%;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000件,增长40%,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达到4.9件;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100亿元,增长30%。

  三、重点任务

  (一)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1.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有效投入,围绕打造电子信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联想(合肥)基地、浪潮(合肥)云计算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围绕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加快京东方、彩虹、友达光电、海润光伏、晶澳太阳能、赛维LDK等一批重大项目及配套产业链建设;围绕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建设公共安全等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继续推进合肥市与中电集团共建区域总部。吸引大企业大集团研发生产总部迁入我市或建立分中心。

  2.壮大先进制造业规模。推进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推进江汽集团轿车二期、格力商用空调、美的中央空调、日立新增3万台挖掘机、天乾重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实施高成长性企业培育计划,打造一批百亿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依托骨干企业,加大电子信息、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

  3.加强科技示范应用。强化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能力,组织开展电池系统、电机及电控系统产业技术攻关,提升新能源乘用车及客车产业化能力,进一步拓展推广领域,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实施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推广应用1.5万盏以上,探索合同能源管理。大力实施“金太阳工程”,加快合肥高新区国家首批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建设,启动“金太阳示范工程”二期建设,力争完成23兆瓦工程建设任务。

  4.抓好重大项目实施。推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实施100项重点攻关研发项目。支持量子通信、芯硕光刻、新能源汽车、四创北斗等攻关项目,形成一批优势技术和重大研发成果。建立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加强自主创新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调度。

  5.加快创新型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区国家创新型园区建设,推进新站区省级创新型园区创建工作,支持肥西、蜀山开发区等申报省级高新区,促进开发区、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加快合肥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建设。

  6.运用科技手段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争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强电子商务、呼叫中心、金融外包等重点领域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以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中介以及知识产权和科技金融服务为重点,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全年力争科技服务业实现总收入较上年增长25%以上。

  (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7.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100家以上、省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4家以上。开展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企业认定工作,分类引导、培育,形成梯队。

  8.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和高校院所加强合作,建设3-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一批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新增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等100家,开发500项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

  9.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提升各类孵化器投融资功能,强化管理考核,新增1-2家专业孵化器,完善从创业孵化到发展壮大过程所需的培训、辅导、咨询等创新服务和融资服务,扩大在孵企业户数,毕业企业100家以上。

  10.支持企业制订标准和培育品牌。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开展全国知名品牌创新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培育安徽名牌产品和服务品牌80个以上;全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件、安徽省著名商标40件、合肥市知名商标60件。完成国家家电质检中心建设。

  11.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实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建设工程,注重提升专利质量,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推进企业建立完善专利工作制度,重点培育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50家,力争全年专利授权量超过10000件。

  (三)加快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12.加速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化成果转化政策引导,建立涵盖共性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与交易、科技资源共享、科技中介服务的成果转化体系,鼓励技术成果交易和转化。建设和完善“科技路路通”服务站,大力推进咨询评估、投融资服务等机构建设,发展壮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力争引进和培育各类中介服务机构50家以上,转化重点科技成果100项以上。

  13.加强合肥创新平台(“一中心三基地”)功能建设。按照“成果展示、创新服务、创业辅导”的功能设计,上半年“一中心”服务平台启动运行。积极筹建中部技术产权交易所,建成全省科技成果展示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创业苗圃等服务机构。支持合肥高新区开展国家首批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完成“三基地”招商引资和企业入驻任务,适时启动二期建设。

  14.加快推进十大研究院建设。强化政策激励,健全服务机制,建立动态管理和考核机制,推进公益性、开放式、实体化运作,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努力取得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

  15.强化与国内外科技联动、合作。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开展区域性、专题性对接转化交易活动,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功能,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港台和中部地区的创新合作、交流和对接,推进仪器设备、信息资源等平台共建共享。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培育一批国际科技合作主体,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创建工作。

  (四)推动政策创新。

  16.争取国家配套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指导和支持,建立与中关村等高科技中心合作机制,推进重大科技专项经费管理改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创新政策体系激励效应。

  17.完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完善“拨、投、奖、补”相结合的财政投入机制,积极探索有偿回收、滚动使用等资金支持方式,强化政策目标导向和绩效评估考核。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进一步加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交易、创业孵化等政策支持力度,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技术转移机制和产业技术联合攻关机制。

  18.大力推进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以股权激励为突破口,激发科技人员科研成果深度开发和转化的热情,遴选确定首批试点企业,辅导培训30家,启动试点5-10家。

  (五)加强创新人才建设。

  19.创新人才培育机制。通过重点计划引进和培育人才、产学研实体集聚人才、重大成果转化凝聚人才,形成支撑创新发展的人才优势。探索特殊人才培育机制。组织实施“611人才行动”计划,推进海外人才引进“百人计划”、“ 228”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51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工程、“111”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等一批重大人才工程建设。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聚集工程,培养引进2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技师、高级技师1000名,培训高级工8000名。

  20.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发布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特聘制度,完善人才引进“一站式”服务。加快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发挥“海智基地”作用,引进聚集一批海外领军和高端人才,力争建设1-2家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新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8-10家,新增高层次创新人才100人以上。组织知名企事业单位赴国内外招聘高层次人才,争取引进高端人才数较上年增长25%以上。

  (六)促进科技金融结合。

  21.抓好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市建设工作。鼓励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大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断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探索偿还性资助、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金融资金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科技计划。

  22.引导和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支持非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股权和债券融资。推进实施“百家上市公司工程”,力争年内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上市。

  23.引导支持风险投资基金加大投入。引导基金加大对初创型企业和项目的投入,扩大政策性拨款预贷款(基金宝)规模,深化股权、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24.加强科技保险服务。扩大企业科技保险范围,组织开展银行、风投、企业等对接金融活动。

  (七)提高科技在农业和民生领域的应用水平。

  25.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发、集成和推广,扎实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开展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建设生物育种产业基地,加速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26.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支持高校院所承担农技推广项目,推进农业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大院、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完善农业技术补贴制度,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到田到户。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构建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和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发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市场、农业电子商务等应用服务系统;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与农超对接科技示范行动。

  27.加强科技惠民应用与示范。加快水体污染处理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攻关,重点支持巢湖蓝藻综合治理及重大技术设备研发与应用。推进科技强警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打造平安合肥。提升医疗卫生事业科技水平,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八)创新工作机制。

  28.编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研究,细化分解国家创新型试点市目标任务,注重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等工作统筹协调。加强跟踪考核,适时评估各项改革创新实施成效。

  29.完善自主创新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科技企业库、项目库,提升数据指标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加强统计指标的分析和应用,强化对企业的跟踪服务。

  30.强化工作调度和协调。细化分解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目标任务,加强联动和综合推进体系建设。

  31.加强 “自主创新”品牌宣传。加大自主创新典型经验、政策措施宣传力度,提升合肥“自主创新”品牌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创新发展良好氛围。争取科技部在合肥召开“首届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会议”。

  附件:
2012年全市自主创新工作目标任务分解

  一、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

  1.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3900亿元、增加值1000亿元。

  2.加快推进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抓好量子通信、芯硕光刻、四创北斗、龙讯半导体等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形成一批优势技术和一批重大研发成果。

  3.扩大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建成3座以上充(换)电站、2000个充电桩,做好试点工作验收。加速三代纯电动轿车的开发,开展电池、电机及电控产业技术攻关,提升新能源客车及乘用车产业化能力。

  4.推进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积极开展辅导培训和试点启动工作,开展相关配套改革。

  5.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扩大政策性拨款预贷款(基金宝)规模,进一步做好股权、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启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企业、项目与金融机构有效对接,举办多场银企对接活动。

  6.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院士工作站等100家以上;组建3-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7.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100家以上,全市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突破1000家。

  8.以企业为重点,支持专利创造运用和保护,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000件,较上年增长4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9件,新培育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50家。

  9.制订实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意见,建立和完善“发现-评价-培育-推进”的工作机制,转化重点科技成果100项以上。

  10.加快合肥创新平台(“一中心三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展馆、科技创业苗圃、科技服务大厅启动运行。

  11.探索建立新型产学研实体,继续加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建设,强化政策激励,健全服务机制,实行公益性、开放式、实体化运作,努力取得一批标志性的科技成果。

  12.组织开展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和省级高新区、创新型园区申报工作,争取申报成功1-2家省级高新区、创新型园区。

  13.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指导和支持,筹办“首届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会议”。

  14.做好自主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项工作,细化分解国家创新型试点市目标任务,加强跟踪考核,强化对县区科技工作组织协调,形成整体合力。

  15.加大自主创新宣传力度,强化合肥“自主创新”品牌建设,营造全社会创新发展良好氛围。

  16.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文化产业攻关项目,培育认定一批文化高新技术企业。

  17.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培育一批国际科技合作主体,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报建设1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2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启动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

  18.开展军地联合科研攻关和科技创新,继续推进与中电集团共建区域总部。

  19.组织实施“十城万盏”LED照明应用示范工程。

  20.加强农业新技术的研究、集成和推广,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基地建设及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推动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二、市发改委

  1.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围绕打造电子信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联想(合肥)基地、浪潮(合肥)云计算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围绕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加快京东方、彩虹、海润光伏、晶澳太阳能、赛维LDK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2.谋划一批投资超百亿的大项目,积极推动产业招商,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900亿元,较上年增长40%。

  3.建立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掌握动态,定期更新,争取纳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

  4.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调度机制,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实施,促进项目早投产、早见效。重点推进京东方8.5代线等项目审批、融资、建设事宜。

  5.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新增2家以上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

  三、市经信委

  1.推进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遴选60个示范项目、30家示范企业、50家优秀“数字企业”,新增5个示范园区,逐步推进两化融合,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开展国家级三网融合试点工作。

  3.继续加强技术中心建设,争取认定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2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左右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3-5家省级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15家左右市级品牌示范企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水平。

  4.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力争开发100项以上的新产品,其中50%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5.组织申报50个创新能力建设和产业化项目。

  6.配合完成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启动和辅导培训等任务,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四、市财政局

  1.组织实施企业股权与分红激励试点工作,制订出台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组织遴选确定首批试点企业名单,指导全市辅导培训30家、启动试点5-10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2.加大财政投入,市本级财政预算全年安排自主创新专项资金6亿元。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完善“拨、投、奖、补”相结合的财政投入机制,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

  3.继续做好2012年自主创新政策兑现审核工作,及时拨付资金。

  4.加大对“一事一议、特事特办”项目支持力度,集中财力支持自主创新重大项目。

  五、市金融办

  1.大力推进科技型企业上市工作,争取5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

  2.积极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支持非上市公司股权融资。

  3.配合推进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六、市农委

  1.提升农产品加工和现代生物种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科教结合,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新增产学研示范基地10个。

  2.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促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制创新,强化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

  3.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和创业就业能力。

  七、市人才办

  1.组织实施《合肥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加强工作管理考核,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推进海外人才引进“百人计划”、“ 228”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51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工程、“111”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等一批重大人才工程建设;引导开发区、工业园区及各类孵化器发挥作用,加速人才和项目落地。

  3.制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一站式”服务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软环境。

  4.完善落实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建立健全人才资源统计和定期发布制度,开展人才工作督查考核。

  八、市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

  1.组织开展创新型试点市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外宣传工作,在中央媒体精心策划2-3次主题宣传活动。

  2.积极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宣传工作。

  九、市人社局

  1.制订合肥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制度和政府特殊津贴工作暂行办法。

  2.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5人以上;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训,完成100名企业中高级管理者、科技管理者的培训工作。

  3.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家,力争全市新增技师和高级技师1000人、高级工8000人、合格技术工人1.5万人;举办合肥市2012年度职业技能大赛活动。

  4.完善人才需求调查网上申报平台,编制并发布《2012年度合肥市重点单位人才需求目录》;加大重点企业招才服务力度,组团赴省内外招聘紧缺急需人才。

  十、市招商局

  1.依托各县(市)区、开发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招商引资总量突破2100亿元。

  2.引进50个以上高新技术项目,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3.有针对性地组织10场招商活动。

  十一、市国资委

  1.进一步规范国有创新担保公司、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等发展,不断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2.配合完成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启动和辅导培训等任务,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3.积极推进全市信息化建设应用步伐,推进“天网工程”、全市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及地理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增强政府信息化建设应用合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效益。

  十二、市总工会

  1.开展合肥市第二届职工技术创新奖评选表彰活动。

  2.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大赛。

  3.加强全市职工技协建设,促进职工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年技贸合同成交额比上年增长12%,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数比上年增长10%。

  十三、市科协

  1.继续推进“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合肥工作基地”建设与发展,完善海智合肥工作基地服务机制,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留学人员及团队来肥创业。

  2.举办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

  3.举办18期“中国·合肥科学家企业家讲坛”。

  十四、市商务局

  1.引导服务外包企业加快发展,争取220家服务外包企业进入商务部统计系统,接包合同签约金额5亿美元以上,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3-5家。

  2.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服务外包专项资金,落实市级配套资金;加大市级层面支持力度,创新专项资金支持方式,完善相关配套扶持措施。

  3.完善和提升服务外包园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服务外包专业载体;制定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4.加强全市电子商务产业推进工作,组织园区申报创建商务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十五、市文广局

  1.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年末全市动漫企业总数达到85家,实现动漫产值比上年度增长20%。

  2.在市广播电视台开辟自主创新专题,完成节目20期。

  3.抓好文化创新工程,全面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项目,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着力培育一批全国重点动漫企业,努力推出一批全国动漫精品工程。

  十六、市教育局

  1.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科学调整市属大中专院校专业设置。

  2.搭建校企对接平台,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3.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全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技能大赛。

  4.进一步落实高端人才子女就学相关规定。

  5.配合完成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启动和辅导培训等任务,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十七、市审计局

  对财政支持自主创新发展政策及2011年度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估,推动我市自主创新政策实施。

  十八、市环保局

  1.加强机动车排气和畜禽养殖污染减排管理,规范重点减排项目建设和运行,确保污染减排完成省控目标。

  2.抓好城市空气质量评价试点,启动PM2.5监控,推进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参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3.启动环境应急监测中心建设,建立市县(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挥发性有机气体预警系统。

  4.加快建设巢湖蓝藻应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程。

  十九、市统计局

  1.做好企业科技专业年报、企业一套表科技年报、合芜蚌试验区科技半年报和年报等统计、衔接工作。

  2.在第二次全国R&D(即研究与试验发展)资源清查基础上,整合现有部门科技报表以及政府科技统计项目,形成我市统一、规范的科技统计基础台帐和数据库。

  3.完善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研发统计季报制度,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研发项目及成果转化跟踪调查。

  4.定期编印《合肥市自主创新季度监测》手册。

  二十、人行合肥中心支行

  1.落实国家小微企业支持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发展。

  2.引导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自主创新主体的有效信贷投入,支持自主创新主体加快发展。

  3.积极参与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信贷政策。

  4.积极参与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创新工作。

  二十一、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

  1.落实小微企业支持政策,大力扶持企业发展。

  2.重点支持我市自主创新配套设施建设,服务我市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

  3.拓展优质科技型企业客户,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发展,加大企业项目贷款投入。

  二十二、市工商局

  1.加大企业商标培育力度,全年新增驰名商标5件,安徽省著名商标40件,合肥市知名商标60件。积极鼓励全市重点外向型企业申请商标国际注册。

  2.做好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评估验收工作。

  3.加强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积极推进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

  4.配合推进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二十三、市地税局、国税局

  1.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企业和新产品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组织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企业用好各项政策。

  2.协助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和技术先进型企业认定工作。

  3.配合推进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二十四、市质监局

  1.培育安徽省名牌产品和服务名牌80个以上。

  2.提高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制定5项省级地方标准,建立“标准化良好企业”6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加快推进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

  3.完成国家家用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设备安装、调试、检定、验收和人员引进、员工培训等工作,建立管理体系,启动试运行。

  二十五、市招管局(招投标中心)

  1.进一步加大我市高新技术产品政府采购力度,支持企业发展。

  2.继续做好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各类科技项目招投标工作。

  3.启动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推动专利技术、科技成果网上交易,建设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二十六、市公安局

  1.深入推动“科技强警”,加快全市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和全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2.加强警用信息管理系统深化应用推广,不断升级信息系统,完善系统应用功能。

  二十七、市建委

  1.完成合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细则、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程实施细则等编制任务。强化新建建筑节能全过程监管,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

  2.发布实施《合肥市“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通过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全面完成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目标任务。

  3.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十城万盏”LED照明应用示范工程任务。

  二十八、市国土资源局

  通过争取各类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和盘活存量国有建设用地,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等项目用地。

  二十九、市规划局

  1.重点支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四个城市组团副中心内自主创新重大项目规划编制工作。

  2.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和“一中心三基地”重点项目建设。

  3.配合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供电公司等开展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三十、市民政局

  1.动员社会组织参与科技咨询和服务,推广先进技术和成果。

  2.推进科技服务类行业协会品牌建设。

  三十一、高新区

  1.加快引进、建设一批大项目和科技含量高、处于行业或产业高端的“新”项目,迅速壮大产业规模,力争全年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60个以上。

  2.协调推进“一中心”及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大厅建设,引进更多的创新型企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入驻;“三基地”企业入驻率力争达到90%,全面启动二期工程建设。

  3.加快合肥动漫基地研发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合肥微电子芯片测试验证公共服务平台及安徽省科技检测超市等平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火炬计划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重大项目。

  4.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方式,“新三板”签约企业总数达到35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1-2家。

  5.加快太阳能光伏应用示范,推进合肥高新区国家首批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建设,启动“金太阳示范工程”二期建设。

  6.继续推进高新区创建国家科技创新型园区,深入开展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

  7.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明专利申报、全社会研发投入(R&D)、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十城万盏”LED照明应用示范工程等目标任务。

  三十二、经开区

  1.积极申报省级高新区及省级创新型园区。

  2.大力推进海智计划合肥基地建设,初步建立海外人才引进工作机制。

  3.推动创新创业园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4.引进高科技项目10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

  5.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明专利申报、全社会研发投入(R&D)、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十城万盏”LED照明应用示范工程等目标任务。

  三十三、新站区

  1.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组建光伏产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

  2.积极帮助企业开展各项专利、各类技术中心申报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增强区内企业核心竞争力。

  3.加快京东方、鑫昊PDP、彩虹、海润光伏等一批重大项目及配套产业链建设,积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4.引进和培育10个以上的高科技项目。

  5.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明专利申报、全社会研发投入(R&D)、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十城万盏”LED照明应用示范工程等目标任务。

  三十四、合肥巢湖经开区

  1.积极开展省级高新区、创新型园区创建工作,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强化“一站式”服务和融资平台建设,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拓展二次创业发展空间。

  2.引进5个以上重大项目,做好专利、各类技术中心申报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

  3. 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明专利申报、全社会研发投入(R&D)、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十城万盏”LED照明应用示范工程等目标任务。

  三十五、四县一市四区

  1.认真落实各级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健全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方面资金的投入和管理力度。

  2.积极开展创新型园区创建工作;加快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爆发式增长企业。

  3.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技术研发机构,做好知识产权工作。

  4.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明专利申报、全社会研发投入(R&D)、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十城万盏”LED照明应用示范工程等目标任务。

  2012年各县(市)区、开发区目标任务
单 位
新认定
国家高企数
(个)
发明专利
授权量
(件)
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R&D
(亿元)
肥东县
6
43
4
肥西县
7
28
4
长丰县
6
35
4
庐江县
4
9
3
巢湖市
5
14
3
瑶海区
3
33
4
庐阳区
10
72
6
蜀山区
8
313
8
包河区
8
240
8
高新区
54
187
19
经开区
18
64
16
新站区
8
23
10
巢湖经开区
3
3
3
其他
18
合 计
140
1064
110
 
 
 
免责声明
相关阅读
  合肥律师推荐  
苏义飞律师
专长: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电话:(微信) 15855187095
地址: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B座37楼
  最新文章  
  人气排名  
诉讼费用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投诉建议 | 关于我们
地址: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金亚太律所 电话:15855187095 QQ:314409254
信箱:314409254@qq.com 皖ICP备12001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