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机关阜阳市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2023年03月09日
时效性现行有效
发文字号阜政秘〔2023〕49号
施行日期2023年03月09日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阜阳市体育强市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阜阳市人民政府
2023年3月9日
阜阳市体育强市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体育强省建设方案的通知》(皖政〔2021〕43号)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市体育事业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力争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43%,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2.5%。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项目结构和布局更加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具活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85亿元。体育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华体育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
到2030年,基本建成体育强市。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发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46%,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3.5%。竞技体育竞争力显著提升,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大赛成绩实现重大突破。体育产业集聚发展,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00亿元。体育文化广泛弘扬,体育文化价值和作用充分彰显。
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育强市。运动健身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生活内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51%,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5.5%。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保持全省先进行列。体育产业更优、更强,培育和引进一批在全省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体育事业,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420亿元。体育文化更加繁荣,对外交流更加活跃。
二、 工作任务
(一)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1.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育场地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老旧小区改造配建健身设施,新建居住小区与住宅同步规划、建设、验收、交付。推进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建设,实现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和农村体育设施向自然村延伸。合理利用绿地、公园等空闲空间,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营。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提升行动,有序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牵头单位:市文旅体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资规局、市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重点工程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因地制宜、分层分类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举办社区运动会,持续开展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市县级业余联赛,开展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少数民族和职工等人群全民健身活动,打造“一市多品、一县一品”全民健身特色品牌。举办并参与全国、长三角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积极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承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发挥体育协会、俱乐部等社会组织作用,推进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向基层延伸。(牵头单位:市文旅体局,配合单位:市直机关工委、市委统战部、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残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立以各级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基础的覆盖城乡、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品牌化发展。成立并推动社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打造一批3A级以上体育社团。(牵头单位:市文旅体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规模,弘扬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精神,常态化开展“走基层、送健康”活动。加强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建设,落实并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组织国民体质健康检测活动。推广体医融合创新成果,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开展群众体育运动水平等级达标测试活动。(牵头单位:市文旅体局,配合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提升青少年和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5.深化体教融合发展。每年召开不少2次的体教结合工作联席会议,解决体教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达100%,丰富课余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整合学校比赛、青少年锦标赛、U系列比赛等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的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体系,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使青少年至少掌握2项运动基本技能。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业体育教师,学校校医或专(兼)职保健教师配备比率达到70%,设置中小学校专(兼)职教练员岗位,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到学校担任体育教师、教练员,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牵头单位:市文旅体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6.优化运动项目布局。统筹奥运与非奥运项目、优势与潜在优势项目科学发展,巩固提升田径、体操、橄榄球、拳击、散打、跆拳道、赛艇、皮划艇、举重、柔道、摔跤等传统优势项目,增加游泳、激光枪等项目,重点培育男子篮球、女子排球、体操和橄榄球等项目,提升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牵头单位:市文旅体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7.推进新型体校建设。到“十四五”末实现县级体校全覆盖,形成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学校、县级体校、市级体校层级选拔运动员良性机制,支持市优秀教练员到中小学、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担任教练员,构建体校项目与传统特色项目小学(4-6所)、初中(2-3所)、高中(1所)的配套体系。加大经费保障,按照有关规定提升体校经费保障力度。采用招才引智、学习培训、营造拴心留人等环境,营造重视人才、关心人才、使用人才良好氛围,让优秀专业人才脱颖而出。(牵头单位:市文旅体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8.推进竞技体育职业化和冰雪运动发展。积极探索符合阜阳市实际的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路径,支持教练员、运动员职业化发展,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电子竞技等运动项目职业化发展。鼓励县(市、区)、中小学校、俱乐部和社会力量合作建设“三大球”运动队,推动建设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加大类冰雪设施建设力度,开展类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促进类冰雪运动在学校推广,提升普及水平。积极引导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冰雪运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中小学与冰雪场馆或冰雪俱乐部合作,形成多元化培养模式。(牵头单位:市文旅体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9.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加强规划引导,依托界首市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壮大体育用品制造产业,承接体育用品产业转移,引进和培育体育器材、运动装备等制造企业,形成集聚优势,打造皖北体育用品制造业聚集区。依托临泉县省级体育旅游产业基地,发展体育旅游和体育康养产业。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在体育装备制造、健身休闲等领域招引一批头部企业,推动体育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牵头单位:市文旅体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0.提升体育产业能级。推动“体育+”“+体育”,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科技、农林、交通运输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开发技术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用品,丰富体育用品生产种类,提高产品竞争力。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体育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丰富体育消费产品,拓展体育健身、体育培训服务、体育旅游等消费新场景。引导体育消费新机制,推动“一卡通”在体育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牵头单位:市文旅体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数据资源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1.优化体育消费环境。积极承办“皖美山水”骑行赛等国内省内高端赛事,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赛事,培育汽车、摩托车、迷你马拉松、风筝赛、龙舟赛、垂钓、传统弓箭等品牌赛事。完善体育消费维权方式,保护体育消费者权益,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完善落实体育市场“黑名单”管理和失信惩戒制度。探索制定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监督管理办法。优化体育产业政策,落实已有税费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理安排体育产业供地。(牵头单位:市文旅体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资规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大力传承发展体育文化
12.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建设,推动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着力培育发展体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文化。发挥阜阳籍奥运冠军等优秀动员示范作用,组织开展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讲好为国为省为市争光的体育故事。倡导文明观赛、文明健身等体育文明礼仪,传播正能量。(牵头单位:市文旅体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3.丰富体育文化产品供给。与机关部门、艺术团体、体育明星等广泛开展合作,组织开展体育文学、体育美术、体育摄影等体育文艺创作和评选活动,努力推出一批有内涵、有温度的具有阜阳特色的体育文化产品。鼓励兴办体育荣誉室、体育博物馆等体育文化阵地,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牵头单位:市文旅体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4.推动体育文化交流。以体育赛事活动和体育旅游为平台,扩大体育文化传播,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手段,提升阜阳体育知名度、美誉度。深化与沪苏浙体育交流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体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牵头单位:市文旅体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阜阳广播电视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体育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建立目标任务分解和动态调整机制,将体育强市建设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体育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验收,确保体育强市建设目标任务如期实现。(牵头单位:市文旅体局,配合单位:市体育强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强化政策保障。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落实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规定,建立多渠道筹措资金机制。将体育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工作纳入全市人才培养战略和实施计划,健全完善运动员、教练员等培养体系和奖励政策。强化体育产业项目谋划、投入、政策落实力度,提升体育产业项目支撑。加强政策执行情况评估,定期督促检查。(牵头单位:市文旅体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发展智慧体育。依托省智慧体育平台,建立市级智慧体育平台,打造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育赛事报名、体育场馆预约、科学健身指导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办事效能。加快市县两级公共体育场馆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建设和改造,配置一批智能化社区健身设施。(牵头单位:市文旅体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数据资源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营造良好环境。坚持依法治体,打造高素质体育行政执法队伍,建立体育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确保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强化行业自律,引导体育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建设、体育产业单位依法经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体育场馆设施、体育赛事活动等监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体育领域安全。(牵头单位:市文旅体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应急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附件
阜阳市体育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郑久坤 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海治国 市政府副秘书长
纪兰芳 市文旅体局局长
成 员:梅奎万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晓莉 市委统战部二级调研员
周晓梅 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
张 燕 市文明办副主任
李晓飞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章颜青 市教育局副局长
马晓东 市科技局副局长
靳 健 市经信局总经济师
孙洁清 市公安局副局长
郏振林 市民政局副局长
张 玄 市司法局副局长
陈 青 市财政局总会计师
王亚春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三级调研员
陈传宇 市资规局政治处主任
丁丽群 市城乡建设局二级调研员
张祖超 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
时守宇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张 建 市文旅体局副局长
闪 旭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黄梦来 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魏 忠 市林业局副局长
杨 伟 市市场监管局二级调研员
张立春 市数据资源局二级调研员
马西荣 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
刘 征 市重点工程处总工程师
任黎明 市税务局副局长
王玲玲 市总工会副主席
骆 强 团市委副书记
桑 汤 市残联二级调研员
冉 莉 阜阳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旅体局,纪兰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张建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