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律师查询 法规查询    合肥律师招聘    关于我们  
合肥律师门户网
刑事辩护 交通事故 离婚纠纷 债权债务 遗产继承 劳动工伤 医疗事故 房产纠纷
知识产权 公司股权 经济合同 建设工程 征地拆迁 行政诉讼 刑民交叉 法律顾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法规查询 » 地方法规规章 » 正文
(2011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1年自主创新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 www.055110.com   日期:2015-06-06   阅读:
【发布部门】 合肥市政府 【发文字号】 合政秘[2011]52号
【发布日期】 2011.04.26 【实施日期】 2011.04.26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规范性文件
【法规类别】 计划综合规定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自主创新工作要点的通知
(合政秘〔2011〕5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2011年自主创新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2011年自主创新工作任务分解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2011年自主创新工作要点

  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和省创新办《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暨2011年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要点》,2011年合肥市自主创新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为重点,紧扣形成更多的产业、科技、人才、改革成果,突出核心区域、核心企业、核心项目,着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型园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合肥成为区域创新要素聚集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长三角产业转移优选区,为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一、主要目标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超过2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410亿元,增长35%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与专利转化量较上年增长35%以上;引进培育高端人才4550人,较上年增长30%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2件,较上年增长35%以上;重点企业科技投入较上年增长3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开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拟订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南;编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和“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合肥新型平板、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规划。

  2.加强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前期谋划工作。推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实施30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项目,积极开展新兴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科技新兴产业项目招商引资,重点推进京东方六代线、彩虹高世代玻璃基板、鑫昊PDP等离子显示模组、海润光伏、量子通信等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形成一批重大研发成果。

  3.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平板显示、光伏产业、公共安全、动漫与服务外包等特色产业基地。争取2-3个特色产业基地进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强化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

  4.强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语音信息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院、循环工程研究院等4个研究院建设取得明显效果,产业支撑作用明显体现;新组建现代显示、光伏光热产业、食品与农产品深加工、节能减排等产业研究院。

  5.加快示范核心区建设。建成运行合肥示范核心区“一个中心、三个基地”,引进和培育10个左右创业辅导、技术中介、专利代理、管理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全面完成软件外包基地和动漫产业基地二期、公共安全产业基地、中试科研孵化基地建设。筹建合肥国家家电及电缆产品质检中心。支持建设省应用技术研究院。

  6.组织开展创新型园区建设工作。支持合肥高新区创建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加快实施高新区“二次创业”。以提升各类开发园区产业创新能力为重点,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产学研合作多元化、开发园区高新化。强化县区工业园区创新载体承接力,提升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项目的能力。争取有2个园区进入省级创新型园区,支持工业园区申报为省级高新区,组织开展市级创新型园区建设工作。

  7.加快各类工业园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新建新材料等专业技术孵化器。新开工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45万平方米,各类孵化器入驻企业200家以上,毕业孵化企业100家以上。

  8.办好第十一届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重点突出产业创新平台作用,强化项目和产业对接,创新对接方式,展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及产业、技术、人才、改革成果。

  (三)加快产学研实体建设。

  9.新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提升,组建3-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探索联盟承担重大创新项目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推进现有产业技术联盟改造升级,培育一批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促进技术转移。

  10.进一步强化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功能。探索运行机制改革,继续完善科学仪器、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资源库建设。组织开展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50次以上,推介发布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选择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挂牌转化试点,力争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达到33亿元,增长15%以上。

  11.新建各类中心100家,其中,力争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5-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企业技术中心10-15家。

  12.加快省级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院地合作载体建设,争取新增5个以上的省级实验室和2个院士工作站。

  13.加大与中电集团、建材集团等央企重点项目合作的组织推进,积极做好中电集团合肥区域总部建设的服务促进工作。

  (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4.坚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服务网络向企业拓展、支持政策向企业倾斜,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成果应用的主体。围绕 “十区提升、百企示范、千企培育” 技术创新行动,集成项目、资金、平台、政策等,予以集中扶持,培育一批企业自主创新典型。

  15.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增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试点)15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0家以上,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16.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高新技术产品150个,企业专利转化量与发明专利授权量较上年均增长35%以上,落实专利资助政策,帮助20家示范企业建立完善专利工作制度。

  17.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争取国家各类资金对我市科技企业支持,增长20%以上。推进“千人千企”科技行动,力争科技特派员、特聘员、联络员总数1000人,服务企业300家。转化并推广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20个以上。

  (五)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引进。

  18.组织实施“226”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推进“511”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和“121”创新带头人培养工程。加强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工作,引进10家以上留学生创业团队。

  19.新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进入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 新增10个产业创新团队。

  20.深入推进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育工作。开展高新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创业辅导、政策咨询、企业服务、专利服务、提升能力等各项专业培训。加快职教基地建设,强化职业技术人才培养。

  (六)推进科技金融体系建设。

  21.推进科技金融结合。争取进入全国科技金融试点城市,重点抓好上市融资、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新三板”市场试点、风险投资、产业基金、股权期权激励等,引导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建立科技金融对接长效机制。加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运作和管理,力争创投基金年投资总额达到5亿元以上。争取再建1-2个规模在2亿元以上的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

  22.建立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资源库,加强上市资源培育,争取5家高新技术上市企业。培育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扶持引导技术产权交易。支持合肥高新区申请非上市公司代办股权转让试点。

  23.培育发展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支持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壮大规模,引入战略投资。建立国有担保机构资本补充、风险补偿长效机制。推动高新区深化科技保险试点,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

  (七)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24.充分利用合芜蚌试验区部际协调会的成果,积极争取国家同意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推动部属高校院所体制机制改革,选择试点单位启动试点工作

  25.改革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强化科技成果评价的市场导向,强化技术产权交易转化,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全市科技资源有效配置。

  26.调整优化自主创新扶持政策,简化运转流程,集中支持一批以产业化为导向的产学研项目和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7.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自主创新政策,落实好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府采购优先支持创新产品等政策措施。

  (八)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28.引进和培育科技服务机构,尽快形成科技服务机构集聚区。加快科技中介行业协会建设,培育一批具有现代意识和较高专业素养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人才队伍。

  29.强化开发区的科技孵化功能,打造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创新驿站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30.建设完善20个科技路路通创新服务站。建设家电检测、服务外包、动漫产业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专利技术交易中心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建设。

  31.建立和完善科技资源统计制度,定期发布科技统计监测报告。挖掘科技资源潜力与产业发展对接。

  32.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加强在国家级主流媒体上宣传报道。大力宣传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芜蚌综合试验区自主创新思路和模式,营造全社会创新发展良好氛围。

  附件:
2011年自主创新工作任务分解

  为继续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化合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发挥自主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现将2011年度全市自主创新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分解如下。

  一、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

  1.编制出台并推进实施我市“十二五”自主创新发展规划。制订出台新能源汽车、平板显示、光伏产业专项发展政策。

  2.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量子通讯、光伏、4G等一批重大项目,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实施重点自主攻关项目100项。

  3.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培育1-2个省级以上特色产业基地,推进10个新兴产业项目在我市落地,培育和引进10家重点企业。

  4.完善新兴产业项目库,加强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前期谋划和重点项目调度。

  5.加快新能源汽车、语音信息、公共安全研究院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等技术转移平台建设。在光伏、平板显示等领域,组建一批研究院。

  6.建立平台运行管理机制,每个研究(工程)院每年创造发明专利10项以上,转化各类成果10项以上。建立平台信息月报制度,及时掌握各类平台资源动态情况。

  7.积极参与“一中心、三基地”建设。推动各类研究院入驻,引进和建设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和引进100家中介服务机构。强化“科技路路通”网络服务体系的建设。

  8.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培育12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开展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认定,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

  9.推进雏鹰企业培育计划,选择100家有望爆发式增长的科技中小企业,重点培育扶持。

  10.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00家以上,省级以上30家。引导一批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2-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1.进一步修订完善自主创新政策,出台并实施《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管理暂行办法》、《合肥市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创新型企业管理办法》。

  12.加快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新建1-2家专业技术孵化器,全市孵化器入驻企业200家,毕业企业100家,建立动态退出机制。

  13.以企业为主体,快速提高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完成省下达任务。推进100项专利技术产业化,帮助50家示范企业建立完善专利工作制度。推进专利技术(合肥)展示交易中心建设。

  14.深入推进科技金融工作。积极申报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力争1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专利权质押获得贷款,质押贷款突破3000万元。

  15.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新建1-2家院士工作站,通过平台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100人以上。

  16.探索推进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经费列支间接费用等部际协调小组会议确定的相关政策。

  17.提早谋划改革,面向中部,以项目转化、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对接为重点,办好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

  18.全力支持高新区创建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积极争取新站、桃花成为省级高新园区。

  19.配合市财政局建立自主创新有偿资金回收和滚动发展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0.做好自主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项工作。细化分解国家创新型试点市目标任务,加强跟踪考核。

  二、市发改委

  1.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调度机制,重点推进TFT-LCD8.5代线、赛维LDK、海润光伏、蓝光LED、中建材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江汽中重卡及发动机、友达光电、熔安产业园等重大工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建设。

  3.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扩大融资。

  4.新增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5家、工程实验室2家。

  三、市经信委

  1.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1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

  2.实施创新能力建设和新兴产业创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00项,定期调度,跟踪服务。

  3.积极争取省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的支持。

  4.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建设工作,引导外来投资企业立足我市建立研发分中心,创建20家左右市级品牌示范企业,培育2-3家省级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

  四、市财政局

  1.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2011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自主创新专项资金6亿元,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

  2.强化落实自主创新政策资金审核兑现工作,及时拨付各类自主创新资金。

  3.探索自主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多元化,建立创新资金有偿资金使用机制;启动“重点民营企业互保金”制度试点。

  4.积极争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五、市金融办

  1.加快实施金融集聚,丰富金融市场体系,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新引进5-10家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中心落户合肥。

  2.推动区域性、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争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5-6家。推动合肥高新区内非上市公司进入证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

  3.继续发行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争取完成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工作。

  4.争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融资235亿元以上。

  5.加快推进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发展股权融资。

  6.支持科技金融试点城市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

  六、市农委

  1.加速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开发,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生物育种企业,推进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百千万”行动、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111”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养2万名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50个、先进适用技术20项。

  3.积极推进与安农大、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

  七、市人才办

  1.牵头组织实施《中共合肥市委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及6个配套文件,完善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政策。

  2.启动“百人计划”,重点引进30名左右带技术、资金、项目的创业型领军人才。新设1-2家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

  3.组织实施“228”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认真省级以上创新团队申报工作,启动建设80个市级产业创新团队。

  4.牵头组织一批创新型企业家出国考察培训。

  八、市外宣办

  1.组织开展创新型试点市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外宣传,在中央媒体精心策划2-3次主题宣传活动。

  2.做好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宣传推介工作。

  九、市人社局

  1.组织编制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高技能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

  2.继续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

  3.新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家,新增技师和高级技师700人,新增合格技术工人1.3万人。

  4.举办合肥市2011年度职业技能大赛。

  5.加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高端人才培育与引进数较上年增长30%以上。

  十、市招商局

  1.围绕建设现代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大城市目标,突出重点产业招商,加大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落地、投产,力争引进高新技术企业45家,增长30%。

  2.完善重大招商项目跟踪落实机制。建立重大招商活动签约项目信息库,加强调度,推动签约项目早注册、早开工。

  十一、市国资委

  1.进一步加快创新担保公司、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国正小额贷款公司等规范发展步伐,不断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2.推动科技农村商业银行完成增资扩股工作,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规模和实力。

  3.推进北区东方热电项目建设,为京东方、鑫昊等新型平板显示制造企业创造良好的用热配套保障。推动污泥及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置热源综合利用等工程建设。

  十二、市总工会

  1.依照《合肥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筹备第二届合肥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评比工作。

  2.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在重点行业、重点产业组织开展专业技能比赛。

  3.召开全市职工技术创新推进大会,加强基层职工技协组织建设,扎实做好职工技术创新工作。

  十三、市科协

  1.推动“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合肥工作基地”建设和发展,加快海智人才与项目的平台建设。

  2.举办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

  3.举办“中国·合肥科学家企业家讲坛”15场。

  十四、市商务局

  1.加快推进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建设,建立健全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统计制度和相关认定标准,完善市级服务外包促进政策,争取国家和省级更大支持。

  2.加快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支持滨湖新区做好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支持高新区做好动漫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

  3.新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5-10家。

  十五、市文广局

  1.协调高新区推动动漫产业基地建设,争取新入驻动漫及服务外包企业50家,实现产值30亿元,形成产业集聚。

  2.制作完成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3-5分钟专题片。

  3.继续在市电视台开辟自主创新专题,完成节目20期。

  十六、市教育局

  1.加快职教基地建设,争取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2.组织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

  3.结合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推进产教结合、校企一体化办学,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创新。

  4.落实《合肥市科技进步条例》有关高端人才子女就学的规定。

  十七、市审计局

  依法开展审计监督和检查工作,推进自主创新政策的贯彻落实,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十八、市环保局

  1.指导和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推动节能减排,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

  2.加大环保课题研究和科技攻关力度,开展机动车尾气对城市空气污染贡献值研究,实施包河公园景观水体硅藻土治理示范项目。

  3.指导县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优先安排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环评审查。加强工业园区和工业集聚区环境监管。

  十九、市统计局

  1.建立合芜蚌试验区四大成果月报制度;加强科技统计数据解读和统计分析,继续做好科技年报和半年报工作;健全科技统计指标体系。

  2.完成我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后续工作。

  3.建立我市重点研究院研发活动及相关情况统计制度。

  4.开展科技统计资料编纂工作,会同市科技局建立科技统计数据定期发布制度。

  二十、人行合肥中心支行

  1.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

  2.继续加大科技金融创新力度,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

  二十一、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

  加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推进银企对接,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二十二、市工商局

  1.加强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全面深入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

  2.加大企业商标品牌培育力度。驰名商标新增1-2件、著名商标新增40件以上。

  3.支持科技金融创新,在股权出资登记、商标权质押、科技型企业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二十三、市地税局、国税局

  1.落实落实自主创新优惠政策。加大科技创新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配合做好自主创新税法培训。

  2.深入开展科技创新税收政策调研。

  3.积极支持配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

  二十四、市质监局

  1.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制定国际、国家、省和行业标准。建立省级技术委员会1个,制(修)订省级地方标准5项以上,新增省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企业1家。

  2.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新增省级以上名牌培育数量20%以上。

  3.加快推进国家家用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2011年底一期工程竣工。

  二十五、市招管办(招投标中心)

  1.贯彻《安徽省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精神,推进合肥市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工作。

  2.推进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做好技术产权、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进场交易相关准备工作。

  3.支持和参与高新技术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

  二十六、市公安局

  1.推进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优先建设集成平台、智能卡口、交通流量监测等设备,整合优化全市各类监控资源。

  2.规范安全技术防范业务管理,建设安防工程数据库,筹建市级技防专家库。

  二十七、市建委

  1.制订并出台《合肥市促进建筑节能发展和技术应用管理办法》,在全面执行50%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开展65%节能设计标准的试点工作。

  2.以滨湖新区国家城市生态建设示范区为载体,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3.全面完成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目标任务。

  二十八、市国土资源局

  1.优先保障“一中心、三基地”重点项目发展用地。

  2.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大项目发展用地。

  二十九、市规划局

  1.重点支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四个城市组团副中心内自主创新重大项目的规划编制工作。

  2.优先支持“一中心、三基地”重点项目发展规划。

  3.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大项目发展规划。

  三十、市民政局

  1.动员社会组织参与科技咨询和服务,推广先进技术和成果。

  2.推进行业协会品牌建设,配合市发改委研究、制定行业协会发展规划。

  三十一、高新区

  1.加快合肥示范核心区建设,全面完成“一中心、三基地”各项建设任务,合肥家电技术工程院等一批项目和机构入驻,功能作用明显体现。

  2.组织实施战略型新兴产业规划,引进太阳能光伏、生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项目50个,“金太阳工程”取得明显进展。

  3.国家“新三板”试点园区扩容时即开即入。争取新增高新技术上市企业2家。

  4.推进国家创新型园区建设工作,力争早日进入国家创新型园区行列。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积极申报和建设国家公共安全产业基地。

  5.新增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60家。区内孵化器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6.积极组织高新技术项目和资本对接活动;推进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完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验收工作。

  7.完成“呼叫中心”项目建设。

  三十二、经开区

  1.积极申报省级高新区。

  2.引进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项目30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

  3.海智计划合肥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建立起海外人才引进工作机制。

  4.创新创业园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三十三、新站区

  1.积极申报省级高新区。深入推进省级创新型园区建设。

  2.积极申报和建设国家级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引进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项目20个以上。

  3.筹备组建光伏产业工程研究中心,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

  三十四、三县四区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推进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健全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

  2.积极开展创新型园区创建工作,凝炼支持自主创新重大项目,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爆发性增长企业。

  3.重点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大幅度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

  4.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
 
 
 
免责声明
相关阅读
  合肥律师推荐  
苏义飞律师
专长: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电话:(微信) 15855187095
地址: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B座37楼
  最新文章  
  人气排名  
诉讼费用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投诉建议 | 关于我们
地址: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金亚太律所 电话:15855187095 QQ:314409254
信箱:314409254@qq.com 皖ICP备12001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