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机关合肥市地震局
发文日期2020年01月02日
时效性现行有效
发文字号合震〔2020〕1号
施行日期2020年01月02日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市地震监测中心:
为进一步聚焦防震减灾主责主业,切实加强全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不断提升监测预报观测质量和业务能力,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地震监测台站规范化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 强化责任意识
监测预报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首要环节和基础,是地震部门的主责主业,是开展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地震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地震台站是开展监测预报的载体和主要抓手。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要高度重视监测预报和台站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做好日常监测预报和维护维修,确保台站运行正常,观测资料产出连续、完整、准确、可靠。
二、 强化规范管理
不断规范地震监测台站日常管理模式、信息报送方式,细化工作流程,量化技术指标,统一上报格式等。各单位要督促地震监测台站观测人员每日查看地震监测设备的供电、网络、设备运行和数据产出等情况,认真填写观测日志,发现问题或接上级通知时,要及时排查故障并上报,并将结果记录在案,积极保障辖区内的地震监测台站高效运转,确保系统运行率、观测连续率、数据完整率明显提高。
各单位要督促地震监测台站观测人员按要求上报观测数据,及时查看数据是否有异常变化,有异常及时上报给市地震监测中心。有地下水位测项的监测台站,每月15日左右必须开展水位校测工作,并认真填写水位校测记录表。各地震监测台站要加强对观测数据的分析研究,总结变化规律,鼓励有条件的部门组织开展周会商和月会商工作,每年至少提交两次数据分析专题报告(年中会商、年度会商),市地震局还将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市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专题报告评比。
三、 强化观测质量
目前,全市所辖运行并参加全省地震观测资料质量评比的地震监测台站共有9个,分别是合肥市地震监测中心、肥东县地震监测中心、肥西县地震监测中心、长丰县地震监测中心、庐江县地震监测中心、巢湖市地震监测中心、肥东路口井、巢湖皖14井、瑶海观测井。各地震监测台站要强化地震观测质量,严格按照观测技术规范要求,检查观测仪器运行状态,及时维修、排除仪器故障,按时开展观测仪器校测、标定,保障仪器正常运行。各监测台站观测人员要严格按照安徽省地震观测资料质量评比细则和各学科组的要求,分别做好观测日志、观测数据、年度总结等地震观测资料的记录、分析和归档,及时提交上报并积极参加全省年度各类学科的地震台站观测资料质量评比活动,不断提升观测资料质量,提高地震监测和分析预报水平。
四、 强化队伍建设
各单位要配齐配强地震监测台站业务人员,每个监测台站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观测人员,没有观测人员的台站要抓紧时间配备到位,如有人员变动,要及时上报市地震局,并说明变动理由。对工作责任心不强,观测日志和观测记录等不正常填报,无故不参加年度全省监测预报观测资料质量评比、有数据信息异常不及时核实、不及时上报的观测员要及时撤换调整。各单位要有计划地组织观测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跟班学、专题学、交流学、观摩学等形式,不断提升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五、 强化督查指导
市县地震部门要加大对辖区内地震监测台网的管理指导力度,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监测台网数据信息传输畅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地震局拟于每年9月份左右组织开展一次全市地震观测资料质量评比和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全面补缺补差,做好参加全省地震观测资料评比的准备工作。同时,市地震局将把年度全省监测预报观测质量检查评比结果、全市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专题报告评比结果和日常检查抽查结果等纳入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考核,并与各类评先评优结合。各地要不断建立健全地震监测台站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干事创业动力,积极促进全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创先创优。
合肥市地震局
2020年1月2日
附件:1.省地震局跟班学习监测预报工作计划申请表
2.观测日志
3.安徽测震台站地震编目与速报评比办法
4.安徽测震台站系统运行评比办法
5.安徽测震区域子台网评比办法
6.安徽省流体观测资料质量评比细则
7.安徽省电磁观测资料质量评比细则
8.安徽省形变观测资料质量评比细则
附件1
省地震局跟班学习监测预报工作计划申请表
单位 | 姓名 | 性别 | 职务/职称 | 联系电话 | 所在台站观测手段 | 计划学习时间和周期 |
备注:学习周期至少一个月
附件2
___________观测日志
日期 | 年月日 | 星期 | 天气状况: | |||||||
气 | 测项 | 机房气压 | 机房 | 相对 | 室外 | 降水量 | ||||
08时 | ||||||||||
12时 | ||||||||||
16时 | ||||||||||
20时 | ||||||||||
均值 | ||||||||||
仪器 | 测震 | |||||||||
流体 | ||||||||||
电磁 | ||||||||||
形变 | ||||||||||
其他情况 | ||||||||||
观测环境情况 | ||||||||||
其 | 地震响应 | 浏览省局OA | 宏观 | 供电 | 环境卫生 | |||||
异常核实 | ||||||||||
数据报送 | ||||||||||
震情 | ||||||||||
上级交办 | ||||||||||
来访 | ||||||||||
其他 | ||||||||||
政治 | 与会人员 | |||||||||
学习内容 | ||||||||||
震情 | 会商类型 | 周会商 | 月会商 | 专题会商 | 加密会商 | |||||
会商结果 |
值班人: 复核人(接班人):
附件3
安徽测震台站地震编目与速报评比办法
一、适用范围
省属有人值守测震台站。市县地震部门负责管理的有人值守台站参照本办法执行。
二、参评资料
全年编目数据;全年速报数据;地震事件波形。
三、计分办法
地震速报与编目总分=地震速报得分+编目得分
四、评比标准
4.1 地震速报
4.1.1 速报方式
地震速报结果通过EQIM软件上传至安徽区域台网速报服务器(10.34.1.5)
4.1.2 速报范围
省内M≥2.5级(包括非天然地震事件);新疆、西藏、青海、内蒙、黑龙江、吉林、甘肃、台湾M≥6.0级;国内其他地区M≥5.0级;国外M≥7.0级。其它不在速报范围内的地震,震相清晰的,可以进行速报。
4.1.3 速报参数约定
A发震时刻:发震时刻“秒”保留一位小数(HH:MM:SS.S)。
B震源深度:震源深度为整数,天然地震不能为“0”或空,非天然地震必须为“0”或空。
C震中坐标:震中坐标以经纬度表示,以度为单位,至少保留2位小数。
D震级:震级可以使用ML测定,也可以使用MS测定,但必须都换算成M震级。
E震中地名:国内使用“省”+“市”+“县”三级地名,不使用交界地区;国外能确定地名的使用国名,不能确定的使用“沿海或国外”。
4.1.4 计分办法
地震速报总分为30分。
达到速报范围而未速报(超24小时)的地震按漏报处理,每震扣1分,30分扣完为止。特殊情况(如地震记录不清晰、仪器改造断记及仪器故障报修等)无法速报的要提供说明材料,并计入工作日志。
速报参数格式每错一项扣0.2分,最多扣10分。
随机抽检部分速报地震,如发现对完全不能分辨初至震相的地震进行速报,每震扣5分,30分扣完为止。
速报地震数量前10的,从高至低,总分分别乘以1.1,1.09,…1.01。
4.2 编目分析
4.2.1 处理范围
能够分辨初至震相的所有地震(包括非天然事件)。
4.2.2 计分办法
编目总分(70)=月报质量分(50)+事件波形记录(5)+报送数量分(15)
4.2.3 月报质量分
抽取本年度10个地震事件作为参评事件,评定每个事件的质量分,并确定10个事件的平均得分;
月报质量以报出震相判读震相正确与否及读数误差评定。震相到时判读误差以△t表示(单位:秒)。
震相判读,判读正确得分,判读错误不得分;
震相分析得分=初至震相(20分)+续至震相(10分)+振幅类震相(10分)+震相分析精度(10分)。
A 初至震相(20分)
要求分析出清晰可靠的初至震相(例如Pg、Pn,P,Pdif,PKP等)。
Pg、Pn,P,Pdif,PKP等震相到时(单位:秒):
△t≤0.3得20分;0.3<△t≤1得分为10分;(Pg,Pn)
△t≤1.0得20分;1.0<△t≤3.0得分为10分;(P,Pdif,PKP)
超上述范围不得分。
B 续至震相(10分)
要求分析出主要清晰可靠的续至震相(例如Sg 、Sn ,S,pP,sP,pPKP,sS,SKS,PP,PCP,SCS,PCS,SCP等)。(单位:秒)
抽取地震的续至震相总分为30分,每个清晰的续至震相按续至震相个数平均分配分数。(如一个地震事件有5个续至震相,则每个震相2分。)
续至震相△t≤0.5该震相得满分,0.5<△t≤1.0秒得一半分(Pg,PmP,Sg ,Sn,SmS)。
续至震相△t≤3.0该震相得满分,3.0<△t≤10.0秒得一半分(S,pP,sP,pPKP,sS,SKS,PP,PCP,SCS,PCS,SCP等)。
超上述范围不得分,有清晰可靠的续至震相未分析则该震相不得分。
C 振幅类震相(10分)
要求分析出清晰可靠的振幅类震相(例如SME、SMN、LN、LE)。
振幅量取说明:近震需量取SME和SMN震相,仿真WA后量取,量取Sg或Lg的最大振幅周期;远震与极远震需量取LN、LE震相,LN、LE在仿真中长周期SK后量取,必须在同一时间段,相差不能超过1/8个周期。
抽取地震的振幅震相总分为10分,正确量取每个震相得5分,水平向量取的振幅震相LN、LE必须在同一时间段,相差不能超过1/8个周期,超过1/8周期的扣2分。
D 震相分析精度(10分)
抽取地震事件中的量取的后续震相、振幅震相如果在事件波形记录上看不出明显的震相特征,每条震相扣2分,10分扣完为止。
4.2.4 事件波形记录(5分)
抽取地震事件波形截取时间段前端至少留取到初至震相前1分钟(极远震3分钟)。
地震事件截取的长度要根据震中距的大小和震级的大小而定,截取的原则是能够保存完整的地震事件波形记录,但最多不超过2小时。截取不合格的扣1分。
地震事件波形中间有缺记或不完整的扣0.5分。
地震事件波形失真的扣0.5分。
地震事件命名错误的0.5分。
地震事件波形格式错误的扣0.5分。
以上扣分5分扣完为止,不产生负分。
4.2.5 报送数量(15分)
按报送数量从高至低排序,各台站得分分别为(1.0,0.99,0.98……)×15。
附件4
安徽测震台站系统运行评比办法
一、适用范围
省属有人值守测震台站。市县地震部门管理的台站参照本办法执行。
二、参评资料
1.全年连续波形;
2.任意抽取6个地震事件波形;
3.脉冲标定;
4.全年观测日志;
三、计分办法
以台站的记录完整性(55分)、波形截取与记录质量(15分)、脉冲标定(12分)、观测日志(8分)、资料保存(10分)等五部分计分,满分为100分。
四、评比标准
4.1记录完整性 (55分)
1.断记:无记录、记录无信号 -0.2分/小时
2.记录无GPS授时信号或存在钟差 -0.2分/小时
说明:
(1)站断计情况以台网中心统计的为初步结果,台站可提供原始波形资料对台网统计结果进行修正。
(2)对于断计后能自行主动维护,较快恢复观测的台站可适当给予减免扣分。
(3)凡属工作需要,有利于保证提高观测资料质量的环境改造、仪器的彻底检修或更换,记录将受到较大影响或停记情况,台站需提前报送至安徽省测震学科管理中心,说明理由,学科管理中心认可后在此期间可作为特殊情况酌情处理,可不扣分。
4.2 地震波形记录质量(15分)
1.没有记录到P波 -1.0分/震
2.记录波形不完整 -0.5分/震
3.记录波形失真 -0.5分/震
4.波形截取不符合要求 -0.5分/震
5.脉动记录不正常 -0.2分/震
说明:
(1)地震事件截取的长度要根据震中距的大小和震级的大小而定,截取的原则是P波初动前至少保留1分钟的脉动波形,总长度能够保存完整的地震事件波形记录,但最多不超过2小时。
(2)台站事件波形数据归档为单台SEED文件,文件命名为:AH.STA.YYYYMMDDHHMM.0001.SEED,其中STA为台站代码,YYYYMMDDHHMM为年月日时分,0001为序号,如果一分钟有多个事件,序号按顺序增加。
4.3 脉冲标定(12分)
1.无脉冲 -1.0分/次
2.脉冲间隔不规范 -0.2分/次
3.波形失真、丢包等 -0.2分/个
4.文件名不规范 -0.2分/次
说明:
(1)短周期与宽频带测震台站每月进行一次脉冲标定,甚宽频带与超宽频带每半年进行一次脉冲标定,脉冲标定幅度信噪比应≥40db;两个响应信号的间隔时间:短周期地震仪60秒,宽频带地震仪300秒,甚宽频带地震仪1200秒,超宽频带地震仪1800秒。
(2)文件命名规则:标定波形数据按标定台站归档为台站卷SEED文件,文件命名为:YYYYMMDDHHMMSS.AH.STA.P_CALI.SEED,
其中YYYYMMDDHHMMSS为年月日时分秒,表示标定波形开始时间,STA为台站代码,P_CALI表示脉冲标定(pulse calibration)。
(3)甚宽频带与超宽频带台站扣分标准在上述基础上乘以6。
4.4 资料保存(5分)
数据不能打开,扣0.2分/小时,5分扣完为止。
4.5 仪器维护(5分)
1.全年仪器没有发生故障,得4分。
2.评比年度内发生仪器故障,台站主动维护维修,经学科组与仪修室共同认证后,根据维修力度与贡献,酌情得1-5分。
4.6 观测日志(8分)
1.出现应登记填写而未填写的情况 -1.0分/次
2.内容不完整或不规范 -0.5分/项
说明:
(1)每天要及时检查仪器的运转情况,认真填写观测日志。如果工作不正常,要填写“不正常”或写“×”符号,并在记事栏中填写故障现象或故障原因。
(2)如果出现断记,一定要填写断记时间(北京时间)。断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填写格式:HH:MM:SS- HH:MM:SS,如:13:12:32-14:34:23。
(3)记事栏主要填写与观测工作有关的信息,如:仪器故障与维护、断记原因、非正常的干扰等等。
附件5
安徽测震区域子台网评比办法
一、适用范围
全省承担测震区域子台网资料产出的单位,市、县区域子台网参照本办法执行。
二、评比内容
2.1 每月随机抽查3天24小时的连续波形文件台站卷,计算3天台网记录波形数据完整率平均值为当月的完整率。
2.2 每月抽查1个记录基本清晰地震事件波形,检查地震波形记录情况。
2.3 检查区域子台网全年工作日志,以下内容要记入工作日志:服务器、通讯、供电出现故障;地震波形出现异常;记录到地震事件;台站周边存在干扰;地震监测设施施工改造等。
2.4 以下情况可酌情加1-2分:第一时间发现子台故障并协助台网处理解决。
三、评比管理
3.1区域子台网运行质量评比工作由省地震监测中心具体负责评比评分。
3.2 区域子台网年度运行质量评比纳入全省监测质量评比范畴。
四、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见评分表。
区域子台网评分标准表
序号 | 评比内容 | 评分标准 |
1 | 数据完整率 | 1.每月抽取3天连续波形数据,台站月完整率=抽取时间波形记录连续数/3=台站日实时完整率均值,台网月完整率=台网所属台站月完整均值的算术平均值,实时运行率保留4位小数; |
2 | 事件记录情况 | 1.抽查波形记录情况按台站通道评分,以所有参评通道的平均分作为地震事件波形记录质量得分; |
3 | 工作日志(20分) | 1.观测日志错记、漏记-1.0分/次; |
附件6
安徽省流体观测资料质量评比细则
一、适用范围
省属前兆台站的数字化和模拟水化、水位、水温观测资料质量的评比,市、县地震部门管理的台站参照本细则执行。
二、评分内容及分值
水位、水温观测资料质量评分包括“基础信息、技术指标、日常运行、数据跟踪分析、评比资料报送和观测资料报送”六部分。水位、水温观测资料质量评分各部分的内容和分值如下:
(一)基础信息分(10分)
(二)技术指标分(30分)
数据连续率:15分;
数据完整率:15分。
(三)日常运行分(25分)
数据汇集报送:10分;
预处理和日志:10分;
日常维护:5分。
(四)数据跟踪分析(25分)
(五)评比资料报送情况(6分)
(六)观测资料报送(4分)
三、评分标准
(一)基础信息评分标准
1.台站基础信息(2分)
台站基础信息为前兆管理系统中台站最基础信息,要求完整、准确,每错、漏填1处扣0.1分,扣满1分为止。
2.仪器基础信息(4分)
仪器基础信息要求完整、准确,出现仪器变更时能及时更新,每错、漏填1处扣0.1分,扣满3分为止。
3.测点基础信息(4分)
测点基础信息要求完整、准确,出现仪器变更时能及时更新,每错、漏填1处扣0.1分,扣满3分为止。
(二)技术指标评分标准
1.数据连续率(15分)
用安徽前兆台网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计算:当连续率≥99.5%得满分,<99.5%时,每减少0.1%扣0.05分,扣完为止,年数据连续率是12个月的月连续率的平均值,多分量测项以各分量的平均分计算。
2.数据完整率(15分)
用安徽前兆台网数据库中的预处理数据计算:当完整率率≥99.5%得满分,<99.5%时,每减少0.1%扣0.05分,扣完为止,年数据完整率是12个月的月完整率的平均值,多分量测项以各分量的平均分计算。
(三)日常运行评分标准
1.数据汇集报送(10分)
对照《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监控日报》反馈意见,检查未按时汇集情况,每未按时汇集1次/套扣0.2分,扣满10分为止。
2.预处理和日志(10分)
根据《各学科台网质量监控日报》反馈意见,检查数据预处理、观测日志报送情况,每错、漏处理1次扣0.1分,扣满10分为止。
3.日常维护(5分)
(1)仪器的校测与标定(3分)
漏测1次扣1.0分,具体检查方法与要求见《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规范的仪器检查与标定若干补充规定》;校测不合格,则应送实验室进行标定,没有按规定送实验室进行标定的扣2分(以标定证书为凭)。
(2)工作日志(2分)
缺少工作日志每天次扣0.4分,工作日志填写不符合要求酌情扣0.1~1分。
(四)数据跟踪分析评分标准
月评根据学科中心及省局每月对数据跟踪分析事件的审核结果来评分,年评为抽取几个月评情况取平均值。
1.对审核的响应(2分)
事件响应时间超过1天,每次扣0.5分。
2.事件记录归类(7分)
事件类型分类错误,一条扣1分。
列为不明原因的事件未体现核实过程,也视为归类错误,每出现一次扣1分。
3.事件起止时间(2分)
事件起止时间每出现一次错误扣0.2分。
4.数据变化描述(7分)
数据变化描述要素中每出现一次错误扣1分。
5.图件绘制质量(7分)
在预处理数据中已做缺数处理的事件,绘图时应使用原始曲线或原始与预处理对比曲线;对于同一台站存在辅助观测,且主观测项目的事件与辅助观测密切相关的,应提供辅助曲线,无辅助观测应在日志中注明。
图件绘制质量评价结果为“中”,每条扣1分;评价结果为“差”,每条扣1分。
(五)评比资料报送情况评分标准
各台站按照省局评比文件通知要求报送评比资料,迟报、漏报一项扣0.5分。
(六)观测资料报送评比标准
1.月报资料的内容(2分)
(1)观测月报未按规范要求填写相关内容(省局及台站名称、井(点)名称、井(点)代码、测项名称列表、月报月份及其制作日期、观测人、校对人、主管台长),每缺少或错误一项扣0.1分。
(2)月报应包括曲线(整点值及日均值)和观测工作说明。每缺少一项扣0.2分。
(3)月报中的观测工作说明应包括数据异常变化、仪器运行状况、观测环境变化等说明信息:
①数据异常变化说明:对数据的突变、阶变、缺数等异常变化进行说明,说明缺少一次扣0.1分;说明不够全面、清楚的,每项次扣0.05分;
②观测系统运行状况说明:对仪器故障和维修情况,对可能影响观测资料质量和数据动态变化的观测系统变化情况进行说明,未进行说明的,每1处扣0.2分。
③观测环境变化说明:对可能影响观测资料质量和数据动态变化的观测环境变化情况进行说明,未进行说明的,每1处扣0.2分。
④月报中的曲线数据与国家前兆台网中心数据库中数据不一致时,发现1个扣0.1分。
2.资料报送(2分)
每迟报1个月的报送观测资料,扣0.1分,每缺报1个月的报送资料,扣0.2分。
附件7
安徽省电磁观测资料质量评比细则
一、适用范围
省属前兆台站的数字化电磁及模拟电磁观测资料质量的评比,市、县地震部门管理的台站参照本细则执行。
二、评分内容及分值
电磁观测资料质量评分包括“基础信息、技术指标、日常运行、数据跟踪分析和评比资料报送情况”五部分。电磁观测资料质量评分各部分的内容和分值如下:
(一)基础信息分(10分)
(二)技术指标分(30分)
数据连续率:15分;
数据完整率:15分。
(三)日常运行分(30分)
数据汇集报送:10分;
预处理和日志:15分;
常规检查:5分。
(四)数据跟踪分析(25分)
(五)评比资料报送情况(5分)
三、评分标准
(一)基础信息评分标准
1.台站基础信息(2分)
台站基础信息为前兆管理系统中台站最基础信息,要求完整、准确,每错、漏填1处扣0.1分,扣满1分为止。
2.仪器基础信息(4分)
仪器基础信息要求完整、准确,出现仪器变更时能及时更新,每错、漏填1处扣0.1分,扣满3分为止。
3.测点基础信息(4分)
测点基础信息要求完整、准确,出现仪器变更时能及时更新,每错、漏填1处扣0.1分,扣满3分为止。
(二)技术指标评分标准
1.数据连续率(15分)
用安徽前兆台网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计算:当连续率≥99.5%得满分,<99.5%时,每减少0.1%扣0.03分,扣完为止,年数据连续率是12个月的月连续率的平均值,多分量测项以各分量的平均分计算。
2.数据完整率(15分)
用安徽前兆台网数据库中的预处理数据计算:当完整率率≥99.5%得满分,<99.5%时,每减少0.1%扣0.03分,扣完为止,年数据完整率是12个月的月完整率的平均值,多分量测项以各分量的平均分计算。
(三)日常运行评分标准
1.数据汇集报送(10分)
对照《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监控日报》反馈意见,检查未按时汇集情况,每未按时汇集1次/套扣0.2分,扣满10分为止。
2.预处理和日志(15分)
(1)观测日志(8分)
按照《电磁台网运行细则:观测日志填写要求》,每缺一个日志条目扣0.1分,描述不准确的扣0.05分。扣完8分为止。
(2)预处理(7分)
1)每天按要求完成预处理,每缺一天扣0.25分;
2)对于应处理成缺数的错误数据,按照细则要求进行处理,未处理一次扣0.02分,预处理错误,每次扣0.01分;
3)每次预处理后按照《地电台网运行细则:观测日志填写要求》在观测日志中记录,每缺一次,扣0.02分;
4)每日按要求计算时均值、日均值及相关系数、差值。缺一个数扣(缺的数据总数Q/应有数据总数Y)分。
3.常规检查(5分)
(1)工作日志填写内容缺1项扣0.1分,填写内容表述不清1项扣0.05分;缺一天日志扣0.7分;
(2)日检查结果:每缺记一次扣0.2分;
(3)月检查结果:缺记1次扣0.3分;
(4)观测室温、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1处扣0.01分;
(5)其它错误,每出现一次扣0.05分。
(四)数据跟踪分析评分标准
月评根据学科中心及省局每月对数据跟踪分析事件的审核结果来评分,年评为抽取几个月评情况取平均值。
1.对审核的响应(2分)
事件响应时间超过1天,每次扣0.5分。
2.事件记录归类(7分)
事件类型分类错误,一条扣1分。
列为不明原因的事件未体现核实过程,也视为归类错误,每出现一次扣1分。
3.事件起止时间(2分)
事件起止时间每出现一次错误扣0.2分。
4.数据变化描述(7分)
数据变化描述要素中每出现一次错误扣1分。
5.图件绘制质量(7分)
在预处理数据中已做缺数处理的事件,绘图时应使用原始曲线或原始与预处理对比曲线;对于同一台站存在辅助观测,且主观测项目的事件与辅助观测密切相关的,应提供辅助曲线,无辅助观测应在日志中注明。
图件绘制质量评价结果为“中”,每条扣1分;评价结果为“差”,每条扣1分。
(五)评比资料报送情况评分标准(5分)
各台站按照省地震局评比文件通知要求报送评比资料,迟报、漏报一项扣0.5分。
附件8
安徽省形变观测资料质量评比细则
一、适用范围
省属前兆台站的地倾斜、地应变、钻孔地倾斜、钻孔地应变、断层形变观测资料质量的评比,市、县地震部门管理的台站参照本细则执行。
二、评分内容及分值
形变观测资料质量评分包括“基础信息、技术指标、日常运行、数据跟踪分析和奖励”五部分。形变观测资料质量评分各部分的内容和分值如下:
(一)基础信息分(10分)
(二)技术指标分(25分)
数据连续率:10分;
数据完整率:15分。
(三)日常运行分(30分)
数据汇集报送:10分;
预处理和日志:10分;
标定:5分;
仪器工作状态检查:5分。
(四)数据跟踪分析(26分)
(五)评比资料报送情况(7分)
(六)奖励分(2分)
三、评分标准
(一)基础信息评分标准
1.台站基础信息(2分)
台站基础信息为前兆管理系统中台站最基础信息,要求完整、准确,每错、漏填1处扣0.1分,扣满1分为止。
2.仪器基础信息(4分)
仪器基础信息要求完整、准确,出现仪器变更时能及时更新,每错、漏填1处扣0.1分,扣满3分为止。
3.测点基础信息(4分)
测点基础信息要求完整、准确,出现仪器变更时能及时更新,每错、漏填1处扣0.1分,扣满3分为止。
(二)技术指标评分标准
1.数据连续率(10分)
用安徽前兆台网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计算:当连续率≥99.5%得满分,<99.5%时,每减少0.1%扣0.02分,扣完为止,年数据连续率是12个月的月连续率的平均值,多分量测项以各分量的平均分计算。
2.数据完整率(15分)
用安徽前兆台网数据库中的预处理数据计算:当完整率率≥99.5%得满分,<99.5%时,每减少0.1%扣0.02分,扣完为止,年数据完整率是12个月的月完整率的平均值,多分量测项以各分量的平均分计算。
(三)日常运行评分标准
1.数据汇集报送(10分)
对照《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监控日报》反馈意见,检查未按时汇集情况,每未按时汇集1次/套扣0.2分,扣满10分为止。
2.预处理和日志(10分)
根据《各学科台网质量监控日报》反馈意见,检查数据预处理、观测日志报送情况,每错、漏处理1次扣0.1分,扣满10分为止。
3.标定(5分)
体应变每年标定2次,缺一次扣3分,扣完为止。
4.仪器工作状态检查(5分)
主要对仪器故障或校准产生错误数据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分。
仪器故障产出错误数据,或校准、调零等操作后产出日变幅过大或过小数据(日变幅超过上月同期20%以上),错误数据时长>3小时且≤24小时每次扣0.02分;持续24小时以上每次扣0.05分。
(四)数据跟踪分析评分标准
月评根据学科中心及省局每月对数据跟踪分析事件的审核结果来评分,年评为抽取几个月评情况取平均值。
1.对审核的响应(3分)
事件响应时间超过1天,每次扣0.5分。
2.事件记录归类(7分)
事件类型分类错误,一条扣1分。
列为不明原因的事件未体现核实过程,也视为归类错误,每出现一次扣1分。
3.事件起止时间(2分)
事件起止时间每出现一次错误扣0.2分。
4.数据变化描述(7分)
数据变化描述要素中每出现一次错误扣1分。
5.图件绘制质量(7分)
在预处理数据中已做缺数处理的事件,绘图时应使用原始曲线或原始与预处理对比曲线;对于同一台站存在辅助观测,且主观测项目的事件与辅助观测密切相关的,应提供辅助曲线,无辅助观测应在日志中注明。
图件绘制质量评价结果为“中”,每条扣1分;评价结果为“差”,每条扣1分。
(五)评比资料报送情况评分标准
各台站按照省局评比文件通知要求报送评比资料,迟报、漏报一项扣0.5分。
(六)奖励评分标准
对积极开展形变监测技术革新、发表论文和进行监测预报研究的台站,技术管理部在年度评比时酌情奖励 0.01~2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技术革新(0.2分)
在台站观测工作中探索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并经过论证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成果质量的,申请奖励分时应提交相关成果的复印件和省局(直属单位)级盖章的证明材料,每项申请仅限使用一次,经管理部和预评小组审查核实后酌情计分。
2.论文奖励(0.8分)
台站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当年在核心刊物(包括SCI、EI、一般核心)上发表相关论文,且内容以本台站倾斜观测数据分析为主,在学科进行预评前申请论文奖励,奖励分值由刊物级别和排名决定(表1)。加分的基本凭证是论文原件或复印件或正式发表的pdf格式论文电子版,同时需说明奖励加分的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