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合肥市政府 【发文字号】 合办[2009]9号
【发布日期】 2009.02.24 【实施日期】 2009.02.24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规范性文件
【法规类别】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直有关单位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分工方案》的通知
(合办〔2009〕9号)
各县、区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省部属驻肥有关单位:
为认真落实《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合发〔2009〕1号),现将《市直有关单位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分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抓好分工项目的落实。各牵头责任单位对项目贯彻实施负总责,要进一步细化分解所承担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研究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并报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参加单位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加强协作,共同完成好所承担的任务。分工项目中,属于制度建设的,要抓紧调研,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属于工作举措的,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意见或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所有分工项目,都要提出总的和阶段性的时间进度安排,保证实施工作按进度如期推进。各牵头责任单位细化分解的年度任务、落实方案和参加单位制定的实施意见于2009年3月底前报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有关部门要把贯彻实施分工项目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并同当前工作紧密结合,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解决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分工方案贯彻落实的检查、指导和考核,并作为市委市政府对各单位的年度考核目标任务,确保分工项目顺利实施。
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2月24日
市直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
改革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意见》的分工方案
市委九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合发〔2009〕1号),需要市直有关部门组织贯彻实施的重要事项共66项,具体分工如下(列在分工项目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他为参加单位)。
1、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市农委,市人大农工委、市国土资源局、市政府法制办)
2、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积极发展各种农业服务组织,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市农委,市发改委、市林业局、市畜牧水产局、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市供销社、市财政局)
3、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将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市交通局)
4、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市国土资源局,市农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5、引导和鼓励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政府法制办、市林业局)
6、深入推进“万亩土地复耕整理和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创新“增减挂”方式,促进农村耕地、建设用地、公共服务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市国土资源局,市发改委、市农委、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
7、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培育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社),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支持建立农业投资公司,建立各类农业担保机构,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市发改委,市金融办、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市财政局、市农委、市工商局)
8、积极运用财政支持等政策措施,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金融办、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市农委)
9、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市财政局,市金融办、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市农委、市林业局、市畜牧水产局)
10、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市发改委,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
11、按照“三个明显高于”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设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统筹和整合,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交通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畜牧水产局)
12、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鼓励工商资本等社会力量投资农业,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畜牧水产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工商局)
13、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和规模养殖,实施“强龙带动”工程,发展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供应链模式,培育壮大一批有品牌、连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形成特色成块、产业成带、集群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市农委,市经委、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市畜牧水产局、市旅游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招商局、市商务局)
14、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市农委,市林业局、市畜牧水产局、市水务局、市供销社、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气象局)
15、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市农委,市质监局、市林业局、市畜牧水产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财政局)
16、加快县区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引导各类企业和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实现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建委、市农委、市财政局、市招商局)
17、积极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设施和功能。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大户等各类流通中介组织。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推动家电下乡工作,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拉动农村消费。(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农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交通局)
18、加快发展农村旅游业,打造一批高品位、高档次的农家乐项目。(市旅游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畜牧水产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
19、建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机制,发挥城市和中心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区、近郊农村与城市的融合。(市发改委,市农委、市建委、市规划局、市交通局)
20、实施镇村布局规划和村居规划,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社会管理功能。(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农委、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
21、积极稳妥开展“双置换”改革试点。(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市农委、市房产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建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
22、实施湖泊、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市水务局,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环保局)
23、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和滩涂围垦开发力度,实施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扩大高产稳产农田面积。(市农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
24、继续大力推进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综合治理开发,完善农业推广体系,推进养殖业沼气工程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市农委,市发改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委组织部、市编办)
25、深入开展“清洁家园,绿化乡村”千村行动,实施《合肥市2009-2012年文明乡村建设规划》。(市委宣传部,市农委、市文明办、市市容局、市财政局、市建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团市委)
26、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市和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实施,合理安排市和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庄分布、基础设施、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集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市规划局,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建委、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民政局)
27、积极争取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改革试点。(市发改委,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经委、市建委、市财政局)
28、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引导城市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企业向县域转移,鼓励城市企业与县域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产业对接和联合。(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农委)
29、加强城市道路与农村公路连接,2009年实现城镇公路与城市主干道全面对接,所有建制镇通三级以上公路,全部行政村通水泥路。(市交通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财政局)
30、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交通,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市交通局,市建委、市财政局、市物价局)
31、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市水务局,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国土局、市物价局、市农委、市建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
32、继续抓好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市经委,市供电公司)
33、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市信息化办,市文广新局、中国电信合肥分公司)
34、新增教育、计生、卫生、文化等事业性经费更多用于农村,促进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均衡发展,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计生委、市卫生局、市文广新局、市劳动保障局、市民政局)
35、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局)
36、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县(区)、乡镇、中心村(社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创新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为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市卫生局,市财政局)
37、做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市计生委,市民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妇联)
38、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农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开拓市场。(市文广新局,市委宣传部、市农委、市科技局)
39、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着力构建活动开展长效机制。(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市农委)
40、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开展农民健身活动。(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农委、市残联)
41、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和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市劳动保障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民政局)
42、建立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农委)
43、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定促进农民自主创业政策措施,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市劳动保障局,市农委、市建委、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总工会)
44、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开县城和建制镇落户限制,使在城镇有稳定就业和住所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市公安局,市综治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计生委)
45、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农村社区建设管理的运行机制。(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市农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供销社、市文广新局、市计生委、市卫生局、市劳动保障局、市体育局)
46、完善农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全部行政村基本建立集便民、科教、医疗、文体、党群议事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市委组织部,市农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
47、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畅通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解决好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纪委、市委政法委、市信访局、市司法局、市综治办、市农委)
48、扎实推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基层平安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系。(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委统战部、市综治办、市信访局、市司法局、市民委)
49、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农委、市人事局、市财政局)
50、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市委组织部,市农委、市纪委、市督查与目标办)
51、在农村干部中广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委组织部,市农委、市民政局)
52、完善农村基层领导班子选举办法,扩大乡镇“公推直选”试点范围,推行村党组织“两推直选”,健全和完善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农委)
53、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继续从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事局)
54、建立健全以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内容的“三位一体”激励保障机制。(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农委、市民政局)
55、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积极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政府法制办、市财政局、市农委)
56、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市民政局,市农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
57、加强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营造风清气正的农村发展环境。(市农委,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