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律师查询 法规查询    合肥律师招聘    关于我们  
合肥律师门户网
刑事辩护 交通事故 离婚纠纷 债权债务 遗产继承 劳动工伤 医疗事故 房产纠纷
知识产权 公司股权 经济合同 建设工程 征地拆迁 行政诉讼 刑民交叉 法律顾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法规查询 » 地方法规规章 » 正文
(2007年)合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合肥市2007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 www.055110.com   日期:2015-11-15   阅读:
【发布部门】 合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 【发文字号】 合食安委[2007]2号
【发布日期】 2007.03.27 【实施日期】 2007.03.27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规范性文件
【法规类别】 食品卫生

合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合肥市2007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合食安委〔2007〕2号)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县、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
  《合肥市2007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经合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狠抓落实。
  二〇〇七年三月二十七日

  合肥市2007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2007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筹城乡食品安全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安全工作全局,围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食品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依照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和“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管理措施,促进食品安全工作向更深层次拓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一、工作目标
  力争合肥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入全国优秀等次,做好食品安全监管资源、监测检测资源的“两整合”,抓好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建设、绩效评估和督查督办工作,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2005-2007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的各项工作任务。重点指标如下:
  1.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标准化管理覆盖率80%以上;
  2.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100%;
  3.蔬菜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95%以上;
  4.畜产品瘦肉精不得检出,主要药物残留平均合格率90%以上;
  5.饲料抽检合格率90%以上;
  6.水产品药物残留平均合格率95%;
  7.生猪定点屠宰率90%以上;
  8.定点屠宰检疫率达到100%;
  9.大中型食品专业批发市场、超市进货索票索证率95%以上;
  10.95%以上的大中型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设立12315投诉站点;
  11.大中型餐饮业、大中专学校食堂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95%以上;
  12.50%以上的乡镇建立食品供应网络。
  二、工作任务
  (一)重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课题,全面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大力推进乡镇食品安全政府责任网、部门监管网、群众监督网建设,抓好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的监控,从根本上促进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一是建立网络,完善制度。2007年底全市所有的乡镇建立食品安全协调机构,构建农村食品安全“政府责任网”;部门监管重心向农村下移,划定监管责任区,明确监管责任人,建设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全市 80%以上的行政村设立食品安全信息员或协管员,增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筑有效的“群众监督网”。二是加强农村集贸市场、学校食堂、家庭聚餐和分布在农村的小餐馆、小食品店、小加工作坊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有效遏制过期变质和有问题食品流入农村市场的不法行为,净化农村食品市场,农村食物中毒事件要有大幅度下降。三是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
  (二)进一步深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专项整治为载体,以群众需求量最大、反映最强烈的食品为重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日常监管,进行集中整治。重点开展“两边五小”(城市周边、校园周边,小作坊、小市场、小餐馆、小超市、小食品店)和重大节假日、重要时段的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同时抓住2006年抽样检测合格率低的腐竹、小麦粉等品种不放松,采取重点区域重点整治,重点品种逐项整治,重点问题督促整治的方法,推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抓专、抓实、抓细。
  (三)强化环节日常监督管理,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监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创新监管方式,深化制度建设,分工负责对各自监管环节实行有效监管,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
  种养殖环节
  1.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力度,深入开展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控,加强对农药、兽药残留以及“瘦肉精”、氯霉素污染的监测。以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为重点,健全完善政府监测、产地企业自检、社会商检“三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制定蔬菜农药残留、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方案,建立定点、定期检测和信息发布制度,严格检测程序,加强规范管理。
  2.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认真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提高标准水平,使大多数农产品生产做到有标可依。重点打造2-3个万亩露地蔬菜生产基地。强化生产源头、生产过程、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的监管,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力争全年新增10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5个以上绿色食品,培育3-5个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有一定影响的知名品牌。
  4.继续抓好农资专项整治工作,围绕重点季节、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建立质量抽检制度,及时发布农资质量预警信息,积极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保证农资市场营销质量。
  5.强化溯源管理,加大对种植养殖基地检验检疫备案,建立可追溯性标识和记录,引导基地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检测水平,建立疫病农兽残控制体系、加工卫生控制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
  生产加工环节
  1.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切实落实“三员四定”、“三进四图”、“两书一报告”、“一企三档”等基础性工作;强化巡查、监督抽查、回访、年度审查、强制检验等监管措施;继续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启用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提升食品监管电子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促进各项监管措施的落实。
  2.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全面实施28大类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容器的市场准入,推动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等产品的市场准入工作。继续实施许可“六严格”,加大对许可工作的规范力度。进一步完善“绿色通道”制度,强化行政效能建设。加大无证查处力度,重点开展对13类食品的无证查处工作,推动市场准入顺利实施。
  3.加大不安全食品召回力度。继续完善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对存在致病菌、化学性污染、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的高风险食品等严重质量问题的食品,加大实施召回力度。
  4.继续深化小企业监管。积极努力建立地方政府牵头、部门各司其职,各方齐抓共管的小企业监管格局。坚持“引导、规范、监管、便民”的原则,强化分类监管、分步实施,从肉制品、乳制品、酒类、植物油等高风险食品入手坚决查处无证生产违法行为,引导促进小企业提升质量安全保证能力。
  5.全面加强食品原料质量安全监管。强化日常巡查、专项抽查、专项整治等监管措施,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严格实施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提高备案的覆盖率、准确性,督促、指导企业严格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6.完善定点屠宰场设置规划,清理压缩小规模、低档次、低产能场点,逐步实现场点合理布局。加大打击私屠滥宰和制售不合格肉品的力度。
  流通环节
  1.认真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狠抓庙会、旅游景区景点、车站、码头等重点场所的整治,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突出乡镇农村、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区域交界处等重点地区,突出粮、肉、蔬菜、油、水产品、奶制品、豆制品、酒、饮料、儿童食品、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重点品种,突出食品批发市场、食品批发户、食品配送、送货下乡等重点场所和环节,突出元旦、春节、五一、六一、中秋、国庆等重点时段,下大力气解决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食品,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问题。积极推进“所村挂钩”的农村市场监管新模式,构筑农村食品安全组织保障体系,形成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有效预防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组织开展四次集中清理检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
  2.大力推广运用诚信通重要商品电子监管备案查询系统,建设现代化商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通过推广运用诚信通系统等新方式、新经验,积极探索符合我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际、行之有效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新经验。
  3.加大食品质量监测与快速检测力度,强化食品质量监管。针对近年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较多的食品和节日食品、农村食品、高风险食品,加大质量监测与快速检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4.深入实施以“放心菜”、“放心肉”、“放心豆制品”、“放心早餐”等为主要内容的 “三绿工程”,并向农村市场不断延伸。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建立健全覆盖全市乡镇的食品供应网络。
  消费环节
  1.突出卫生执法重点,强化餐饮、学校食堂等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和执法工作,强化餐饮单位法人和学校负责人是本单位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和法制意识。在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和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改进对学校、社区、建筑工地、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和小餐馆的卫生监管,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
  2.强化依法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格行政处罚,强化群众举报投诉案件的查处工作,继续开展“卫监”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3.推进对餐饮企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规范食品卫生许可工作。强化消费环节食品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亮证的监管工作;加强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粮、油、米、面的索证管理和餐(用)具消毒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执法工作;强化对食物中毒事件等违反《食品卫生法》行为的查处工作;继续开展学校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加强高、中考学生饮食卫生安全监管工作。
  (四)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工作。探索建立覆盖全市和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以高风险食品和日常消费量较大的大宗食品为重点监测对象,建立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客观真实了解我市食品安全状况。汇集整理涉及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的例行监测和执法监督抽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有针对性地实施食品安全动态性和预防性监管。开展重点食品评价性统一抽检工作,统一检测经费,统一发布信息,对检测合格率低的品种,请专家分析原因,商讨对策,及时整治。建立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置系统和保障系统,对重大食品安全隐患等发展情况进行监测、预警和分析,适时面向社会发布预警公告。适时开展多部门参与、全环节的Ш级以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最大限度地预防、减轻和消除影响食品安全的危险因素,全面提升防范食品风险的能力。
  (五)深化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总结推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的典型经验,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信用监管档案,建立以法制和道德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发挥试点企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信用意识。大力宣传诚实守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对失信企业、违法企业要依法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布,加快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抓好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一是落实地域监管责任。进一步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资源,在全市将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乡镇一级,建立健全市、县(区)、乡三级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并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二是落实环节监管责任。按照“谁监管,谁负责”和分段管理的原则,分工负责抓好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推行部门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食品安全片区责任制,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三是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领导平台的作用,强化监督检查、督查督办、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不断强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结合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和《2005-2007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各县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综合考评。对地方政府,重点考核是否将食品安全责任制纳入当地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是否到位、食品安全监管是否规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和查处是否及时和食品安全信息报送、督办事项落实情况等。对相关部门,重点考核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履行、食品安全工作安排部署及落实、重点工作量化指标完成、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推进落实和食品安全信息报送情况等。适时选择部分区县,召开食品安全工作现场会,推广监管先进经验。
  (二)切实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工作。建设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加强与各级政府、各监管部门的沟通,广泛收集食品安全监管与产品检测信息,并规范信息部门、联合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布工作,积极利用媒体、简报、网站及时发布信息。要充分发挥合肥食品安全网的资源整合优势,逐步建立便民的食品企业证照和信用电子查询系统。
  (三)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投入。充实食品安全基层工作力量,加大对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逐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的投入,切实保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办公办案、监督抽查等经费,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监测技术条件。切实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监督检查到位,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食品安全的氛围。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加大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食品消费观念,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通过聘请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等形式,发动社会力量共同促进食品安全工作。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食品安全工作的典型,从正面加大对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及时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典型案件,营造人人关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免责声明
相关阅读
  合肥律师推荐  
苏义飞律师
专长: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电话:(微信) 15855187095
地址: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B座37楼
  最新文章  
  人气排名  
诉讼费用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投诉建议 | 关于我们
地址: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金亚太律所 电话:15855187095 QQ:314409254
信箱:314409254@qq.com 皖ICP备12001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