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合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发文字号】 合劳社[2003]7号
【发布日期】 2003.01.23 【实施日期】 2003.01.23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规范性文件
【法规类别】 工资福利与劳动保险
合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2003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的通知
(合劳社[2003]7号)
各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现将《2003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三年元月二十三日
2003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2003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做到三个创新、实现两个转变,即: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工作领域,实现从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转变,从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逐步向规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转变。同时,继续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依法规范劳动关系,深化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经济发展。
一、全面贯彻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一)认真落实促进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建立促进再就业政府目标责任体系,强化全市就业目标管理。建立再就业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和再就业政策投诉举报制度,确保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免费服务、工商登记、场地安排等各项促进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
(二)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提倡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社区公益性组织和各区百帮就业服务中心的功能,树立全市再就业品牌。200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8万个,其中,提供非正规就业岗位4000个,公益性岗位2000个。农村新增劳务输出2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三)进一步完善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四级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已建立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使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落到实处。工作任务重的区属乡镇在年内基本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四)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各县、区劳动力市场功能,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都要开设专门窗口,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培训申请、技能鉴定申报、档案管理、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等“一站式”服务。
(五)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再就业培训计划,组织推广创业培训,逐步形成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机制。全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万人。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六)加快高级技能人才的培训与开发工作。实施《机电高级技工培训项目》,在企业和院校建立机电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快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
(七)整体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积极推进企业、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技能鉴定和技师社会化考评工作,努力扩大职业技能鉴定的覆盖面。
(八)做好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严格审核职工安置方案,明确关闭破产企业补缴社会保险费具体办法,认真落实职工安置各项政策。做好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转制职工分流安置方案的审核认定工作。
二、继续巩固两个确保,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九)确保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要继续按照“三三制”原则筹措落实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确保在中心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并代缴社会保险费。规范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工作,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足额支付失业保险金。
(十)全面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对出中心的下岗职工和企业新裁减人员,要按规定及时为他们提供失业保险,符合条件的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符合比照失业人员领取基本生活费的“协保”人员,要继续通过失业保险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其基本生活。
(十一)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继续巩固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成果,不得发生新的拖欠。进一步规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00%实行社会化发放。
(十二)积极推进基本养老金市级统筹工作。市区和三县都要将社保基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市适当调剂解决三县社保基金缺口,全面提升县级社会保障工作管理水平。
(十三)着力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及时为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全年扩面新增参保人员2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职工达到40.14万人(不含机关事业单位),基金征缴率达到90%以上。认真开展缴费基数、缴费人数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专项稽核,进一步完善缴费基数职工签名和公示制度。
(十四)加快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进程。总结推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经验,明确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社会化管理服务职责。市区社会化管理服务面力争达到100%;三县通过社保经办机构管理,社会化管理服务面达到80%。
(十五)加大失业保险参保扩面力度,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全年扩面新增参保人员2万人,全市参保人数力争达到49.1万人,基金征缴率90%以上。普遍建立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规范缴费基数,加大清欠力度。建立基金支付能力预警预报制度。
(十六)继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重点抓好企业医保扩面工作,研究制定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城镇劳动者个人参保办法,拓宽城镇从业人员参保范围。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力争达到30万人,基金征缴率95%以上。
(十七)加强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和医疗服务的管理,重点细化医疗管理质量、费用控制、服务考核的控制指标,控制不合理支出。规范管理程序,简化管理流程,全面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十八)进一步完善医改政策。进一步完善统筹医疗费结算办法、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医疗费管理办法等,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路子。
(十九)做好工伤生育保险工作。积极扩大工伤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全年扩面1万人,全市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14.7万人。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政策,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工作,规范生育保险管理,提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十)尽快理顺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做好农村养老保险移交后的接续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办法,加强基金和个人帐户的管理。研究探索适合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失去土地农民和小城镇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
(二十一)积极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政策调研和修改工作,做好科研、工程勘察设计等事业单位改制后的参保工作。
(二十二)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建立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体系,健全基金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社保基金使用管理情况的事前、事中监督,实行基金安全目标管理和违纪违规责任追究制度。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工资收入宏观调控
(二十三)继续推进工资指导线、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规定。通过多方面的收入分配政策,合理调节部分行业的过高收入。
(二十四)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指导和推行岗位绩效工资为主的企业内部分配办法,提高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员的收入水平。
(二十五)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按照省劳动保障厅、省总工会《关于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积极开展试点。
四、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依法调整劳动关系,维护用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十六)加强执法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并完善全市劳动保障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继续规范劳动保障行政审批工作,进一步提高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的效率和质量。
(二十七)依法整顿规范劳动关系。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研究解决改制企业劳动关系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终止和解除的程序。完善三方协商机制,按照劳动关系协调会议制度的要求开展工作。
(二十八)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规范办案程序,改进办案方法,劳动争议案件及时结案率保持在98%以上。
(二十九)加大执法监察力度,认真开展专项检查,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和各类欺诈行为,进一步优化劳动力市场环境。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依法查处在招用人员、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参保缴费、工资支付等方面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协调、指导各县区进一步充实监察力量,做好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的聘用培训工作。扩大巡视监察覆盖面,每个专职监察员每年要主动检查用人单位50户以上。依法受理和查处群众举报案件,杜绝行政不作为现象,举报结案率达到95%。
五、强化基础管理,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发展
(三十一)加强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完成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方案的论证工作并组织实施,进行中心机房建设、中心应用系统建设、医疗保险结算系统建设、四级管理服务网络系统建设、与财政、地税部门的联网建设等。
(三十二)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制度。切实提高劳动保障基础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建立城镇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抽样调查制度,定期统计报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以及新增劳务输出情况,进一步做好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定期统计分析劳动保障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十三)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勤政廉政教育,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强系统干部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三十四)做好劳动保障新闻宣传和政务信息工作。建立健全新闻宣传联络员和政务信息联络员制度,建立全市劳动保障网站,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集中开展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宣传活动。
(三十五)切实加强信访工作。保证信访渠道畅通,及时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加大信息反馈和督办工作力度。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控和动态分析,制定和完善预防群体上访工作预案,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及时消除和解决矛盾。
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着十分繁重的任务。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依法维护各类经济组织用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全市各类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全市改革的中心任务,提供劳动保障政策支持和指导服务,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