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律师查询 法规查询    合肥律师招聘    关于我们  
合肥律师门户网
刑事辩护 交通事故 离婚纠纷 债权债务 遗产继承 劳动工伤 医疗事故 房产纠纷
知识产权 公司股权 经济合同 建设工程 征地拆迁 行政诉讼 刑民交叉 法律顾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法规查询 » 地方法规规章 » 正文
(201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实施意见
来源: www.055110.com   日期:2016-05-18   阅读:
【发布部门】 安徽省政府 【发文字号】 皖政办[2015]45号
【发布日期】 2015.08.22 【实施日期】 2015.08.22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规范性文件
【法规类别】 标准化综合规定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实施意见
(皖政办〔2015〕4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推进我省标准化工作改革,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问题,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把该放的放开放到位,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把该管的管住管好,强化强制性标准实施及监督,保证公益类推荐性地方标准的基本供给。

  二是坚持统一管理、分工负责。既发挥好省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责,又充分发挥省政府各部门在相关领域内标准制定、实施及监督的作用。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统筹推进。加快标准化法治建设,做好标准化重大改革与地方标准化法规、规章制度修改完善的有机衔接;合理统筹改革优先领域、关键环节和实施步骤,通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增量带动现行标准的存量改革。

  (三)工作目标。

  到2020年,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我省标准化综合水平达到中部一流、迈入国内先进行列,努力增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二、改革措施

  通过改革,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根据国家的改革要求,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分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

  (一)清理强制性地方标准。按照国家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清理我省现行有效的强制性地方标准,对不再适用的予以废止,对不宜强制的转化为推荐性地方标准,对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管理等范围的力争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化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落实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

  法律法规对标准制定另有规定的,按现行法律法规执行。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医药卫生强制性地方标准,按现有模式管理。安全生产、公安、税务标准,暂按现有模式管理。

  (二)优化完善推荐性地方标准。在标准体系上,进一步优化推荐性地方标准体系结构,突出推荐性地方标准的公益属性,逐步缩减现有推荐性地方标准的数量和规模。在标准范围上,推荐性地方标准可制定满足地方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殊技术要求。完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领域标准门类,加快形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推荐性地方标准体系,不断提高推荐性地方标准的整体水平。在标准管理上,省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负责统筹管理推荐性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重点从立项、审查、编号和发布等关键环节,加强推荐性地方标准的管理。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制修订全过程信息公开和共享平台,强化制修订流程中的信息共享、社会监督和自查自纠,有效避免推荐性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立项、制定过程中的交叉重复矛盾。简化制修订程序,缩短制修订周期,提高审批效率。推动免费向社会公开公益类推荐性地方标准文本。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及时开展标准复审和维护更新,有效解决推荐性地方标准缺失滞后老化问题。加强落户我省的国际、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和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提高广泛性、代表性,保证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公正性。

  (三)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在标准制定主体上,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在标准管理上,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省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团体标准发展实施意见、贯彻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对团体标准进行必要的规范、引导和监督。在工作推进上,选择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类标准较多的领域,先行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工作。支持专利融入团体标准,推动技术进步。推动团体标准上升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四)放开搞活企业标准。企业根据需要自主制定、实施企业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增强企业标准创新活力。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对企业公开的标准开展比对和评价,强化社会监督。根据企业自愿申请,支持标准化专业机构出具第三方标准水平评价报告。

  (五)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鼓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安徽标准”走向国际,赢得技术话语权,增强国际竞争力,带动我省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鼓励我省具有技术优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事业单位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拓展与主要贸易国和地区的标准互认,推动我省优势产业技术标准的国际应用。积极推动外资企业参与我省地方标准制定。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完善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平台,为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标准化服务保障。

  三、组织实施

  坚持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按照逐步调整、不断完善的方法,协同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我省标准化工作改革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2015-2016年),积极推进改革工作。

  --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并启动实施。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的,视同完成备案。(2015年9月底前完成)

  --按照强制性标准制定原则和范围,清理我省现行有效的强制性地方标准,对不再适用的强制性地方标准予以废止,对不宜强制的转化为推荐性地方标准。(2015年12月底前完成)

  --加快推进《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修订工作,提出地方性法规修正案,确保改革于法有据。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2016年9月底前完成)

  --集中组织开展推荐性地方标准复审和修订工作,重点解决标准滞后老化以及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重复、交叉、矛盾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我省推荐性地方标准体系,提高推荐性地方标准的整体水平。(2016年12月底前完成)

  --优化推荐性地方标准立项和审批程序,缩短标准制定周期。落实推荐性地方标准备案制度,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后评估。(2016年12月底前完成)

  --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落实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16年12月底前完成)

  --选择具备标准化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在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类标准较多的领域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工作,制定团体标准发展实施意见、贯彻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2016年12月底前完成)

  --健全省政府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制定相关制度文件。建立推荐性地方标准制修订全过程信息公开和共享平台。(2015年12月底前完成)

  (二)第二阶段(2017-2018年),稳妥推进向新型标准体系过渡。

  --确有必要强制的现行强制性地方标准,力争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2017年完成)

  --进一步明晰推荐性地方标准制定范围,厘清各类标准间的关系,逐步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2018年完成)

  --培育若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团体标准制定机构,制定一批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建立团体标准的评价和监督机制。(2017年完成)

  --完善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并全面实施。(2017年完成)

  --与国际标准水平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我省主要消费品领域与国际或国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2018年完成)

  (三)第三阶段(2019-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衔接配套、覆盖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标准体系。

  --政府主导制定的推荐性地方标准限定在公益类范围,形成协调配套、简化高效的推荐性地方标准管理体制。(2020年完成)

  --市场自主制定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发展较为成熟,更好满足市场竞争、创新发展的需求。(2020年完成)

  --参与国际标准化能力进一步增强,“安徽标准”走向国际步伐明显加快,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研制数量大幅增加,为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2020年完成)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省质量工作领导小组承担协调推进标准化工作职责,负责统筹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协调解决涉及跨部门、跨领域的标准化建设重大问题,推动标准制定实施中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省政府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日常工作由省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承担。

  (二)加强政策支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要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进一步加大标准化工作投入,做好标准化发展规划编制,积极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承担创新性、公益性标准实施试点示范项目的建设,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重大招商引资、政府采购、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项目标准先进性审查,对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给予优先支持。

  (三)加强标准的实施监督。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标准的推广运用,加强产品质量安全、人身财产安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领域标准实施的监督。要完善工作机制,做好标准实施的跟踪、评估和反馈工作,严肃查处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保证强制性标准的权威性和约束性,发挥推荐性标准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四)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坚持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建立完善标准化服务体系,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加强对标准信息的综合加工、深度开发,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渠道,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标准信息服务。着力加强标准化科研和服务能力建设,促进标准化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和产业联盟健康发展,培育和发展标准化研究、咨询、检测、认证等中介服务机构。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标准化课程、设立标准化专业。广泛开展各类标准化培训,建立标准化岗位制度,完善标准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努力培育一批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重视培养和引进从事标准化研究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充实完善省标准化高级专家库。鼓励标准化人才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

  (六)优化标准化发展环境。建立重要标准新闻发布制度,对社会关注、公众关心的标准及时进行宣传和解读。积极组织“世界标准日”、“质量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质检科技周”等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标准化工作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营造人人关注标准、重视标准、使用标准的良好社会氛围。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8月22日
 
 
 
免责声明
相关阅读
  合肥律师推荐  
苏义飞律师
专长: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电话:(微信) 15855187095
地址: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B座37楼
  最新文章  
  人气排名  
诉讼费用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投诉建议 | 关于我们
地址: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金亚太律所 电话:15855187095 QQ:314409254
信箱:314409254@qq.com 皖ICP备12001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