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律师查询 法规查询    合肥律师招聘    关于我们  
合肥律师门户网
刑事辩护 交通事故 离婚纠纷 债权债务 遗产继承 劳动工伤 医疗事故 房产纠纷
知识产权 公司股权 经济合同 建设工程 征地拆迁 行政诉讼 刑民交叉 法律顾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刑事辩护 » 合肥刑事律师参考 » 正文
[第1064号]户猛抢劫案-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按被告人自报身份审判的条件
来源: 刑事审判参考   日期:2022-07-14   阅读:

《刑事审判参考》(2015年第1辑,总第102辑)

[第1064号]户某1抢劫案-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按被告人自报身份审判的条件

节选裁判说理部分,仅为个人学习、研究,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一、主要问题

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按被告人自报身份审判的条件?

二 、裁判理由

(一)查明被告人身份是办理所有刑事案件的基本要求

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刑事案件中对被告人定罪处罚的基本前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被告人、被害人的身份以及案件的各种量刑情节,都属于应当运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第三款第三项、第四项的规定,办理死刑案件,对于影响被告人定罪的身份情况及被告人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证明,必须达到证据确实、充分。因此,被告人的身份是刑事案件的主要事实之一,查清与否,直接关系到犯罪主体刑事责任能力等相关定罪或量刑情节的评定,影响到被告人所承担刑事责任的有无和大小。被告人身份未能查明,会直接动摇定案的基础。特别是在死刑案件中,不但对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相关事实和证据要严格把关,彻底查清,而且对被告人的身份事实也必须彻底查清,准确认定,切实防止“张冠李戴”。如果认定被告人、被害人身份出现错误,不但侵犯了相关人员的名誉权,而且损害了司法公信力,同样属于错案,甚至可能产生冤案。

(二)按被告人自报身份审判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例外做法

在刑事诉讼中,查实被告人的真实身份是刑事诉讼的基本要求,而按自报认定犯罪主体的身份只是法律规定的例外。之所以存在例外,既有被告人方面的原因,也有司法机关方面的原因。就被告人来说,其不讲自己真实的身份的主要原因有:(1)被告人故意规避累犯、再犯或前科等法定或酌定从重处罚情节,以此避免因前科犯罪而导致量刑的从重处罚。(2)被告人虚报刑事责任年龄,谎称自己是未成年人以争取从轻或减轻处罚。特别是部分刚满 18 周岁的被告人,虚报年龄、住址,目的是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使司法机关以未成年犯罪主体的身份对其作出从轻或减轻的处罚。(3)被告人为避免因犯罪被判处刑罚而产生各种不良影响而虚报身份、住址。就司法机关来说,未能查实被告人真实身份的主要原因有:(1)某些司法人员的惰性导致自报问题的产生。在流动人口较多,外来人员犯罪多的部分地方,要证明一个被告人的真实身份,往往需要到其原籍所在地的户籍管理机关调取材料,由于经费开支大,法律规定的办案期限紧,一些司法机关未对这项细致又费时的调查工作予以重视,往往在发出原籍材料调查函后, 过一段时间没有收到相应的回复,也不再做进一步的核实工作,就以自报的内容确定被告人的身份。而一些原籍所在地的户籍管理机关,对于外地有关机关的调查函不认真细致办理或拖延办理,导致被告人的真实身份无法及时核实。(2)被告人原籍所在地的户籍管理机关发生变动,或者是被告人原籍所在地的行政区划发生变更,调查的信函难以到达,从而无法调取到被告人的户籍登记材料。特别是外出务工时间较长的被告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理论上,查明一切案件事实是司法机关应尽的职责。但是,法律规定查实被告人身份为原则的同时,也将符合一定条件的案件按被告人自报身份认定犯罪主体作为例外。这样做,一是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如果侦查机关对于被告人所触犯刑事法律的事实或行为已收集到充分的证据,现有证据能够完全证实是特定的行为人所实施,在此基础上,被告人拒不讲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年龄或户籍所在地(即住址)的,就没有必要再动用司法力量、花费时间去查实,可以按自报内容对被告人移送审查起诉。二是便于司法机关在法律规定的审理期限内,及时惩罚犯罪,防止诉讼的过分迟延。三是被告人在依法进行调查的国家权力机会面前, 有义务对个人的基本情况作出清楚、准确地说明,无故隐瞒或虚报的,对因自己不实的言行所带来的不利法律后果,应当由其本人承担。

(三)正确理解和适用按自报身份审判的条件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 身份不明的,应当对其身份进行调查,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之日起计算,但是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确实无法查明其身份的,也可以按其自报的姓名起诉、审判。”《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四十八条对以自报内容认定被告人姓名、身份、住址也作出了相同的规定。据此,在刑事审判中,按被告人自报身份审判,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1. 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按自报认定被告人身份的前提条件是认定被告人犯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也就意味着对被告人犯罪的事实或行为已有充分的证据证实,且该事实或行为在现有证据下,能够完全证实是被告人实施。如果犯罪事实本身的证据并不充分,则不适用按被告人自报身份审判的规定。

2. 确实无法查明身份。按自报认定被告人身份的必要条件是被告人身份确实无法查明,即司法机关使用所有手段得到的证据都确实无法查实被告人的真实身份。确实无法查明身份,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侦查机关经过大量工作,穷尽了可以利用的手段,包括专门机关的技术工作和群众调查工作。(2)无法查实,即依据侦查机关搜集到的证据确实无法证实被告人身份情况,同时没有相反证据证明被告人自报身份的真伪。

就本案而言,认定被告人抢劫的事实均已有确实、充分的证据予以证实,无继续侦查的必要。但是,被告人身份事项的查明手段尚未穷尽,得不出无法查实的结论。一是证明被告人身份的在案证据相互矛盾,尚未排除合理怀疑。查明被告人身份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根据被告人持有的身份证与原户籍所在地登记资料比对核实,有时还需要到被告人原籍所在地的户籍管理机关调取相关材料,甚至还要向被告人自报身份所在地的基层组织、亲友、熟人进行调查以最终确认。任何环节的错漏、敷衍都可能造成被告人主体身份的失真。本案中,公安机关并未展开全面调查,未调取“户某1”“户磊”的详细原始户籍材料比对以及询问“户某1”“户磊”住所地的基层组织、亲属、村民、同学等。二是本案在死刑复核阶段,发现了被告人身份事实的许多疑点。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严格审查, 对被告人身份信息的所有相关证据进行比较、核实,同时利用复核提讯的机会, 有针对性地设计讯问方式和提纲,运用技巧进行提讯后,被告人承认自己是“户磊”,且该供述得到其亲属证言印证。经进一步审查发现:被告人真实姓名系“户磊”、冒用其兄“户某1”之名办理的身份证;被告人参与四起抢劫,同案犯并不知道其真实姓名,在供述中对其称呼均不一致;被告人在侦查阶段、起诉阶段及一二审阶段均称自己叫户某1,侦查机关仅泛泛记录,未作深入调查、核实。因此, 一二审认定被告人的自报身份存在疑点,需要进一步查清。

综上,本案由于侦查阶段工作不够细致,相关工作未补充完善,并未穷尽侦查手段,致被告人身份存疑,因此,不属于经审查判断仍无法查实被告人身份的情形,不能按被告人自报身份审判。尤其本案是死刑案件,对身份事实的审查更应该严格把关。

(撰稿:最高人民法院刑四庭 崔 慧 审编:最高人民法院刑四庭 陆建红)

 
 
 
免责声明
相关阅读
  合肥律师推荐  
苏义飞律师
专长: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电话:(微信)15855187095
地址: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B座37楼
  最新文章  
  人气排名  
诉讼费用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投诉建议 | 关于我们
地址: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金亚太律所 电话:15855187095 QQ:314409254
信箱:314409254@qq.com 皖ICP备12001733号